本报讯 (记者 陈青)隐藏在消化道黏膜下的3厘米大小肿瘤病灶,只要借助人体自然通道便可不留痕迹地将其连根拔除。这一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继黏膜挖除术、全层切除术后,首创的“包子术”让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成为引领创新的“发动机”。这是记者从昨天闭幕的“2015年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据了解,以姚礼庆教授领军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曾经创造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和全层切除术,在国际上首先实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微创切除,使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不开刀、做一次胃肠镜就能得到根治。两项创新成果引起世界医学界高度关注。“但是,原来的技术只能应对1厘米以下的微小肿瘤,超过1厘米的肿瘤,还是只能开刀。”姚礼庆说,小于1厘米的肿瘤用内镜挖除后,用“订书机”血管夹就能封住伤口,但如果肿瘤稍大,挖除后留下的“大洞”则很难修补,病人因此不得不选择创伤较大的外科腹腔镜手术。
针对临床中出现的新问题,姚礼庆和他的助手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等经过无数次地尝试,终于又一次成功找到了突破口:内镜从口腔或肛门进入体内挖除肿瘤后,用一根绳子围住这个“大洞”,以5把迷你夹子将四周夹住,绳子一抽,“洞”就关上了,2个月后夹子自然降解,挖除的部位几乎无痕。他们把这种手术亲切地称为“包子术”,其原理借鉴了做包子的过程。手术把适应范围扩大到了3厘米以内的黏膜下肿瘤。“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病人将免除开刀之苦。”姚礼庆说。
这一创新再度引起海外医学界高度关注。前昨两天的研讨会上,众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内镜医生们竞相学习。据悉,高峰论坛迄今已召开7届,中山医院共举办了29期学习班,手把手教会了百余名来自欧美日韩的资深同行。近年来,不断有国外患者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治疗。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