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马桶盖,能加温,能冲洗,能热风吹干;睡裤会留好换皮筋的口,换皮筋时无须剪开后再缝上;饮料瓶的标签留下虚线或在接缝处留下一个张开的小角,方便垃圾分类时撕下来……类似这些日本制造的贴心小细节可谓不胜枚举。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走向领先的源动力即是匠人精神。技术蓝领王军的名字最早见诸报端,已是十多年前。他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蹒跚起步到飞速奔跑。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反复强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在于人,在于“匠人精神”的传承。
“魂”都掉在厂里了
匠人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和极致,专注的目的就是要将产品做到极致。
王军专注集中投射在机器上。在很多人眼里冷冰冰的机器设备,在王军眼里,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对机器属性已经很了解了,他们什么时候‘渴’了,什么时候‘饿’了,很快就能发现。”
正因为这种对机器的痴迷,让常人觉得王军有点难以理解,喜欢自己和自己较劲。
前几年,大家忙着买房,他却将买房的钱买了一辆“普桑”,作为来往宝钢与读书地点的代步工具。一进一出之间,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平时,王军忙于技术创新,翻班的妻子就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活儿。可妻子总有不在家的时候,每逢此时,王军就会“抓瞎”。有一个休息天,妻子上班去了,王军自己烧中午饭。老规矩——蛋炒饭,可炒着炒着,一股焦味上来了。王军朝锅里一看,要命,蛋下锅了,油还在瓶里。原来,他思想开了小差,又想到解决工作难题上去了。
由于他在日常生活中患上了“健忘症”,妻子就给他布置了家庭作业,哪天,要他做什么,都在纸上写明,甚至标明了时间。可煤气费忘了缴,大米忘了买,甚至给丈母娘的礼物都会忘记,这样的事情也没少发生,每逢此时,妻子也只能摇头:伊这个人“魂”落在厂里了。
“八级钳工”的新梦想
其实,当年王军的梦想很朴素,那就是要成为一名“八级钳工”。
在计划经济年代,上海是中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伴随着这些工业一起成长的工人群体中有一个倍受关注和景仰的高技能群体——俗称为“八级钳工”。他们不仅收入高,而且社会地位高,非常“扎台型”。
1996年,当许多人忙于下海挣钱的时候,王军考取了同济大学。从1996年到2004年,经过八年艰苦努力,王军获得了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文凭,他的毕业设计甚至一口气申请了五项专利。
这个过程中,王军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2001年,宝钢专业工种技能鉴定社会化后,王军又成为上海市技能鉴定培训中心的首批宝钢学员,并顺利通过了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考试。这时,他的“八级钳工”梦想终于实现了。
学无止境。除了学知识、学技能外,对于诸如英语、计算机、动态模拟仿真、电脑辅助设计等专业知识,王军都刻苦学习。通过努力,他成了熟悉电脑软硬件知识的行家里手。而今,王军的新梦想是让宝钢的热轧厂成为行业的先锋。
小岗位上也会有大舞台
王军的知音不少。远的不说,在上海就有一位和他经历相似的技术蓝领、工人发明专家徐小平。
在上海大众工作的徐小平和机床打了半辈子交道,乐此不疲。旁人看不懂,徐小平却说:“很多人觉得做维修工枯燥,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到机床就开心。我喜欢拆拆装装,这大概是天生的悟性吧。”和王军同为“60后”的徐小平,同样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的制造业很发达,但比一比国外,一线制造工艺还不够精细,技术不够严谨,数据不够充实。”偶尔碰头,王军和徐小平还会聊聊干了一辈子的心爱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仍然和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一方面是我们的积累仍然不够;另一方面,也和我们的态度、理念有很大关系。相比之下,德国制造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美国制造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日本制造在精益生产方面的努力,不仅大大推进了制造业的进步,也为各自国家打造了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中国制造业要成为中国的创造力,要依靠每一位工人,每个人一点点的积极改变,继而形成递增的效应。”王军坚信,小岗位上,也会有大舞台。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实习生 何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