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在上海生活的老外遇到了生活的烦恼,于是拿起电话求助:一个英国帅哥的自行车被偷了,他拨打了热线电话A;一位美国老兄发现小区门口的水管爆了,他拨打了热线电话B;一位德国大婶想知道上海人口中的“棕绷”是啥意思,她拨打了热线电话C。谁能精准猜出ABC的电话号码?
答案是这样的:A是报警电话110,B是市民热线12345,C是上海对外服务热线962288。
“棕绷”的故事是真实的。对外热线员工尤丽丽说,有个老外打电话来问:“小区里有人叫喊‘阿有坏额棕绷修哇?’这是什么意思?‘棕绷’又是什么东西?”老外只睡过席梦思,听了一番解释后,对有着上海特色的“棕绷床”来了兴趣,追问:“哪里能买到棕绷?”现时,上海人家睡“棕绷床”的已不多了,费了好一番周折,热线总算满足了老外的需求。
下个月,对外热线开通将满九周年。解释文化差异、展示上海形象、提供生活服务,正在成为对外热线独有的特色。
962288是个神奇的号码
不少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喜欢把962288称作“一个神奇的号码”。
有的老外致电对外热线,为的是倾诉情绪:“我到药店买药,为什么营业员不停地说话,而且说话这么大声,她是不是在和我吵架?”对外热线了解情况后告诉她,营业员是位上海老阿姨,嘴里不停说的其实是用药细节,可能是热情得过了头。
九年来,为对外热线点赞的老外,大多是因为一些非紧急、极微末的生活琐事,其中又着实包含着诸多文化差异。对外热线初建的时候,上海有不少外国人自办的电话服务热线,每分钟通话收费约为一美元;后来,这些热线渐渐消失。对外信息服务热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乐迪说:“由我们来解释上海,总比老外更到位。”
目前,对外热线具备13个语种的在线服务能力。英语24小时服务,日语、韩国语、法语8时至22时服务,其余9时至20时服务。2014年,热线接话约36.5万次,日均约1000话次。除去交通、电信专项服务,日均接话550话次。比之2007年前后日均接话100次的数据,增长近10倍。
“酱油清单”成了品牌故事
然而,今时不同以往。上海的110报警服务台已有九个语种的外语服务。2012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也提供多种外语接听服务,且服务内容与对外热线有不小的重合度。尽管12345使用的是外语志愿者,外语熟练功夫赶不上对外热线,但对外热线仍需要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对外热线如何做好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不妨听听两个小故事。
一位日本人来电询问,要买某种牌子的酱油,请问哪家商店有售?热线员工不仅帮他找到了商店,而且告诉他:“我们会去日本人集中居住区域的超市,一家一家寻访,将哪家店卖哪种酱油做成一份清单。”日本《每日新闻》记者对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做了报道。
还有位老外想给他的日本友人送礼,来电询问,日语里“指甲钳”怎么说。热线员工一时间也没能给出准确答案,考虑到虹桥地区日本人居住较为集中,于是当天打车到那儿的超市,从指甲钳的商品标签上找到了答案。
对外热线的员工大多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名校,有着过硬的外语基本功底。上岗前,员工还得通过多种英语方言的听力测试。这里也有外籍员工,曾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在此服务。按照一般呼叫中心的惯例,对外热线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库,其中几百万字的部分内容已翻译成了英语等语言。
借“互联网+”寻找新机会
对外热线是从涉外票务运营起家的。2005年,上海举办网球大师杯赛,彼时网球受众很大一部分是外籍人士,但票房里却没有能用外语接听电话的人,于是有了对外热线的雏形。电话订票也始终是对外热线的重要业务。
然而,电话订票作为一种行业,整体渐趋衰退。对外热线能否立足文化特色,从“互联网+”中寻找新机会?“中国怎么样”和“老外怎么看”一向都是老外和国人十分关心的话题。最近,一些让“歪果仁”品尝辣条、老坛酸菜方便面等中国俚俗食物的视频节目受到追捧。这些给了对外热线新的启发。如果将知识库里的问答、抑或把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与网络结合起来,是否能打造成一个以来华外国人为服务对象的“知乎”或者“大众点评”呢?
文汇报记者 沈竹士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