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湫莎
昨天,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举行了2015年上海市科技系统劳动表彰大会暨科学家月度座谈会,8位劳模科学家从劳模称号说起,畅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指出要实现最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在新时期要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还需找到时代精神的共鸣点。
劳模要具有时代精神
“我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26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在航母水声对抗系统及装备研制方面的突出表现,这支年轻的队伍被授予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
该负责人表示,在726所许多关键岗位上,已经是80后在挑大梁,和“前辈”科学家相比,他们同样有责任有担当,也更愿意表达自我想法,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这是一支“能打敢拼”的队伍。
年轻化在科技系统中是普遍现象,在上海专利商品事务所有限公司,不少新进员工已经是90后。公司负责人钱慰民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虽然有些偏颇,不过也反映出年轻人的一种状态,“要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不能一味讲求无私奉献,还要得到年轻人的精神认同。”钱慰民说。
在和年轻人的交流中,钱慰民发现这是张扬自我的一代,于是她以“让智慧成就非凡”作为公司口号,激发了员工心中的“小宇宙”。
找到了年轻人的精神共鸣,钱慰民发现80后、90后认真起来一点也不比老一辈逊色,出色的行动力和表达力,与人交流的愿望,让这支团队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让每一份劳动“物有所值”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董绍明回国后,凭借着个人努力攻克了陶瓷材料制备工艺瓶颈,也组建起了一支数十人的研究团队,对科研工作者的生存状态,他很有发言权:“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一干就是好几十年……与社会上某些‘来钱快’的行业相比,实在算不得一个好工作。”
每个人都渴望高收入,股市、楼市一度也扰乱过团队人员的心,董绍明表示,做科研最要耐得住寂寞,心不静就做不出好成果。让科研人员“静心”的方法,就是要完善科研评价体制,让每一份劳动都有所回报。上海是一座劳模辈出的城市,据统计,现在科技系统共有2万余名职工,其中劳模222名。上海市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指出,上海创建科创中心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科研主力军,发现、留住、用好这些科研人才考验着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市科技党委书记吴信宝也强调,上海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上海要用好人才优势,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劳动,涌现出更多的劳模。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