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牛津百科”(The Oxford Companion to)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个词典系列丛书,包括哲学、英国文学、葡萄酒、音乐、美食等等各种门类。最近,它们推出了新版的《牛津儿童文学百科全书》,《卫报》发表了一篇露西·曼根(Lucy Mangan)所写的导读。让我们来看看,新版的《牛津儿童文学百科全书》与旧版有什么区别?都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品收录在这本书里?
2015年新版的《牛津儿童文学百科全书》。
1984年的旧版。
每当拿起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的书,我首先做的就是去看它有没有提及我最喜欢的作家安东尼娅·福里斯特(Antonia Forest)。在那些写校园故事给女孩们看的作家(这么说只是出于确切,并没有轻看的意思)中,她是最为聪慧敏锐、才华横溢的一个,却总是被不公平地略过不提。如果书里提到了她,那我就可以高高兴兴地看下去,并且对书的编者充满善意——因为我至少能确信他的专业素质还过得去、具备作出艺术和道德判断的能力。
论述童书和儿童文学史,对于任何此类导读书的编者都是一件苦差事。因为他的读者较之其他,有着更加狂热的偏见——总之,他们在阅读中并非怀着洗耳恭听、虚心求教的态度,因为在懵懂年少时形成的爱憎不但强烈,而且根深蒂固。作为一个成年人,即使是最狂热的理查三世(Richard III)追随者或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反对者,相较于《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的脑残粉来说,都算是理智的,因为他们以事实为依据,并且阅历丰富、心智成熟。至于后者嘛,首先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小粉丝。
因此,仅就丹尼尔·哈恩(Daniel Hahn)有魄力更新夫妻档汉弗莱·卡彭特(Humphrey Carpenter)和玛丽·普里查德(Mari Prichard)的杰作《牛津儿童文学百科全书》(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我就要向他致敬。这本书初版于1984年(收录内容截止到1982年),尽管25年前这个想法在专精于儿童教育、语言与文学的奥佩夫妇艾奥娜和彼得(Iona and Peter)那里就业已萌芽——然而彼时对于童书,学术研究刚刚起步、大众审美尚未成熟、连商业链也没成形,并不适于将想法付诸行动。这一情况到1980年代早期发生了变化,学界、出版商和读者开始正视儿童文学,但奥佩夫妇却已经一头扎在了民俗传说的研究里,于是这一任务就由卡彭特和普里查德接手了——哈恩在序中也提到了这其间的承袭:“承蒙奥佩夫妇最慷慨的祝福。”
过去的30年中,儿童文学领域再次发生了变化(而在这期间,“牛津百科”系列也成为了各个领域业余或专业爱好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哈恩新增了900多个条目,涵盖了诸如交叉文学、连环画小说、青少年文学和翻译文学(作为译协的前主席和英国文学翻译中心的国家项目主任,哈恩对这一新兴领域颇有发言权)等新潮流,另外当然还有19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各个作家与作品。他违心地(序中透露出这个意思)在书中收录了一些条目,比如斯蒂芬妮·梅耶(Stephenie Meyer)声名狼藉然而确实影响巨大的《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将其与另外一些少有争议的优秀作家并列:J.K.罗琳(J.K.Rowling)就是其中一位——“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是书中篇幅最多的,霍格华兹、魁地奇球赛、麻瓜和德斯礼一家都一一谈及。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各种富于天才的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lman)、梅格·罗索夫(Meg Rosoff)、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ess)、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还有后来的玛尔·皮特(Mal Peet)、查理·希格森(Charlie Higson)、安东尼·霍洛维茨(AnthonyHorowitz)、艾欧因·科弗(Eoin Colfer),等等等等。他们和另一些更年轻的作家们如杰奎琳·威尔逊(Jacqueline Wilson)、吉瑞米·斯特朗(Jeremy Strong)、弗朗西斯卡·西蒙(Francesca Simon),以及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劳伦·乔尔德(Lauren Child)、奥利弗·杰弗斯(Oliver Jeffers)、艾米丽·葛拉菲特(Emily Gravett)一起,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介绍与好评。如果你好奇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在1984版中托尼·罗斯(Tony Ross)的部分只有两行、两本书,而现在却有了专栏,囊括了从那时起他写的800多本书中的代表作。是的,人家写了800多本书,而天晓得我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
另一方面,哈恩也设法抵制以新易旧的诱惑而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条目,但对原有条目的长度有所调整,比如对于哈利·格拉哈姆(Harry Graham),现在只引用了《残酷诗集》(Ruthless Rhymes)中的一句:“比利系着新腰带,把他自个儿的骨灰抛。”间或,它们也会被稍作改动,以贴合现代人的感情:比如对于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玛丽·诺顿(Mary Norton)等女作家,她们书中不合时宜的有关婚姻与分娩的内容就被合理化了;而在《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的条目中,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故事里那个“怀疑一切”的爱尔兰主教也不再被提及。
哈恩说他也尽量试着保留原版的表达风格和编者意见,因为参考书有“发声”的必要:在这个大量未经过滤的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它应该显得举足轻重,而非仅仅只是看着有趣而已。尽管如此,新增的部分似乎有些不够生动:对于“暮光之城”系列,他只是克制地写道:“尽管(而非因为)其枯燥无味——最多只能算是平庸,该系列仍然吸引了大量狂热的粉丝。然而,截至目前已超1亿的销售量表明,梅耶的读者似乎并不在乎这点。”
这本书主要的缺点——如果硬要吹毛求疵的话——是删去了1984版中两个内容翔实的条目。这两个条目概述了贡献最大的英美两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分别题为“英国”和“美国”。而在我看来,这两个条目对新手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了这些条目,单单靠着这本书,学习儿童文学的人(无论是正式地还是随意地)就能迅速地获得内容充实且令人满意的全景式认识,就像启蒙书那样一直陪伴和滋养着我们。而没有这些,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效果。
这本书只用了六行字提及我心爱的作家福里斯特和她的小说:“因其较为自然诙谐的叙述和对话而突显。”但无论对于行家还是只是略知一二的读者来说,它仍然是一本悉心制作的、不可或缺而深入浅出的“牛津百科”。阅读这本书,可以升华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使你惊讶于一本书竟能做到这么多事。
让我们期待下一个三十年。
部分书目/篇目: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镜中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猎鲨记》(The Hunting of the Snark)
·露西·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
·《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Entertainment/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著名的故事有《阿拉丁》(Aladdin)、《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Ali Baba and the Forty Thieves)等
·马克·吐温(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泰瑞·普莱契(Terry Pratchett):《猫鼠奇谈》(The Amazing Maurice and His Educated Rodents)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安徒生童话》(Andersen’s Tales),著名的故事有《皇帝的新衣》(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等
·安娜·斯维尔(Anna Sewell):《黑美人》(Black Beauty)
·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偷书贼》(The Book Thief)
·玛丽·诺顿(Mary Nortons):《地板下的小人》(The Borrowers)
·约翰·伯恩(John Boyne):《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ped Pyjamas)
·贝特斯·白尔斯(Betsy Byars):《夏日天鹅》(The Summer of the Swans)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了不起的狐狸爸爸》(The Fantastic Mr.Fox)
·E.B.怀特(E.B.White):《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
·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等:《鹅妈妈故事集》(Contes de ma mere l’Oye),著名的故事有《蓝胡子》(Bluebeard)、《灰姑娘》(Cinderella)、《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Hood)等
·R.M.巴兰坦(R.M.Ballantyne):《珊瑚岛》(The Coral Island)
·罗伯特·科米尔(Robert Cormier):《巧克力战争》(The Chocolate War)
·C.S.刘易斯(C.S.Lewis):《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简·韦伯斯特(Jane Webster):《长腿爸爸》(Dad-Long-Legs)
·苏珊·库柏(Susan Cooper):《黑暗崛起》(The Dark is Rising)
·休·洛夫廷(Hugh Lofting):“杜立德医生”系列(Doctor Dolittle stories)
·杰夫·金尼(Jeff Kinney):《小屁孩日记》(Diary of a Wimpy Kid)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凯特·迪卡米罗(Kate Dicamillo):《都是戴茜惹的祸》(Because of Winn-Dixie)
·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 Kästner):《埃米尔和侦探》(Emil and the Detectives)
·卢梭(Rousseau):《爱弥儿》(Émile)
·柯莉亚·芳珂(Cornelia Funke):《贼王》(Thief Lord)、《龙骑士》(Dragon Rider)
·伊迪丝·内斯比特(Edith Nesbit):《五个孩子和沙地精》(Five Children and It)、《铁路边的孩子》(The Railway Children)
·弗兰西斯·布朗恩(Frances Browne):《奶奶的魔法椅子》(Granny’s Wonderful Chair)
·格林兄弟(Jacob Ludwig Carl and Wilhelm Carl)编:《格林童话》(Grimm’s Fairy Tales),著名的故事有《青蛙王子》(The Frog Prince)、《金鹅》(The Golden Goose)等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王尔德童话集》(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
·J.K.罗琳(J.K.Rowling):“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
·约翰娜·斯比丽(Johanna Spyri):《海蒂》(Heidi)
·J.R.R.托尔金(J.R.R.Tolkien):《霍比特人》(The Hobbit)、《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托马斯·休斯(Thomas Hughes):《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Tom Brown’s Schooldays)
·布莱恩·塞尔兹尼克(Brian Selznick):《造梦的雨果》(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司各特·奥台尔(Scott O’Dell):《蓝色海豚岛》(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杰克和豆茎》(Jack and the Beanstalk)
·拉迪亚德·吉普林(Rudyard Kipling):《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s)、《吉姆》(Kim)
·R.L.斯蒂文森(R.L.Stevenson):《绑架》(Kidnapped)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金河之王》(The King of the Golden River)
·查尔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水孩子》(The Water-Babies)
·亨利·哈格德(H.Rider Haggard):《所罗门王的宝藏》(King Solomon’s Mines)
·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爱德华·利尔(Edward Lear):《荒诞书》(A Book of Nonsense)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皮袜子故事集》(Leather-Stocking Tales)
·季诺夫人(M.H.Gillo):《列那狐的故事》(Le Roman de Renart)
·扬·马特尔(Yann Martel):《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小妇人》(Little Women)、《小男子汉》(Little Men)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玛格丽特·梅喜(Margaret Mahy):《魔法人家族》(The Haunting)、《变身》(The Changeover)
·托马斯·马洛礼(Sir Thomas Malory):《亚瑟王之死》(King Arthur)
·玛丽·波·奥斯本(Mary Pope Osborne):“神奇树屋”系列(Magic Tree House)
·凯特·迪卡米洛(Kate DiCamillo):《爱德华的奇妙之旅》(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
·露易斯·劳瑞(Lois Lowry):《数星星》(Number the Stars)
·保罗·柯艾略(Paulo Coelho):《牧羊少年奇幻之旅》(O Alquimista)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
·雷克·莱尔顿(Rick Riordan):“波西·杰克逊”系列(Percy Jackson)
·J.M.巴里(J.M. Barrie):《彼得潘》(Peter Pan)
·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木偶奇遇记》(Pinocchio The Tale of a Puppet)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长袜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
·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红色英勇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保罗·克雷齐克(Paul Creswick):《罗宾汉》(Robbin Hood)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
·歌德(Goethe):《少年维特的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金银岛》(Treasure Island)
·斯蒂芬妮·梅耶(Stephenie Morgan Meyer):“暮光之城”系列(Twilight)
·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Rom’s Cabin)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
·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
·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öf):《尼尔斯骑鹅历险记》(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of Nils)
·李曼·法兰克·鲍姆(Lyman Frank Baum):《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来源:澎湃新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