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湫莎
由市科技党委发起的上海科技创新志愿服务联盟昨天成立,市科技系统各单位6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有了统一的服务平台。用市科技党委书记吴信宝的话来说,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重要载体,是寻求价值认同“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方式,平台的建立让科技工作者对外有了统一标识,对内能够“见贤思齐”。
科学家:重塑学科公众形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所所长丁奎岭做科普的初衷很简单,为了重塑自己所在领域——化学的公众形象。这些年,尽管发展迅猛的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本质是化学突破,但在公众的印象中,化学却频频与污染、爆炸、食品安全等坏消息相伴。
人们对化学的“误解”会影响到这门科学的未来,丁奎岭告诉记者,有机所100多名科研人员,竟无一是上海人。“学习自然科学得靠兴趣驱动,不然在金融、管理等‘强势’专业下,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自然科学专业。”
于是,丁奎岭聚集有机所的一批青年科技骨干和在读研究生作为科普志愿者,创建了一套涵盖有机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等科学领域在内的科普课程体系。“不久前美国一个治疗丙肝的新药研发出来后,该公司的市值增长到1500亿美元,和微软、GE等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丁奎岭说,“不同的知识构成会影响决策,我们得让更多人了解化学的魅力。”
令这位年轻院士感动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求知欲。在某次走进学校演讲时,一位老师主动问他要了PPT并说:“我要让我的学生了解这些事。”
这正是丁奎岭和他的“魅力化学”所希望达到的,他说凭他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如果能将这些科学的种子播撒出去,再由他们去影响旁人,那么就能重塑化学的公众形象。
大妈:当好创业者的“妈妈”
如果没有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大学生部部长龚新美,或许声名赫赫的泰坦化学还没有那么快进入上市培育期,10年来,她以“妈妈式”的服务模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创业工作中,被亲切地称为“龚妈妈”。
扶持创新创业,“龚妈妈”的服务很有“女人味”,对待创业者们,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泰坦化学初创期,3位创始人中一人住学校宿舍、两人租房,龚新美经常会去他们住的地方坐坐,问问他们是否住得惯、吃得好;公司渐渐做大,创始人难免发生争执,她又做起“和事佬”,帮他们拿主意、选方向。10年间,她累计接受咨询近万次,带动近2000名大学生就业,其中就有红极一时的“开心农场”。
“80后”:从编书中学习做人道理
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中船708所民船部电气科科研人员周祎隆就是一名“80后”,刚进所的他接到一项任务,与所里离退休孤寡老人展开结对服务。
起初,他觉得这只不过是常见的助老服务,慢慢地,当他与同伴们将老科学家口述的中国船舶设计历史整理出版了《阳光征程》、《海上中国梦——舰船设计师风采》等书籍后,他意识到了服务的价值。708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革命生涯和开拓创新的科研历程都被“抢救式”地保存下来,成为中国船舶领域宝贵的历史财富。
业余的编纂工作对周祎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深觉得这是在现有教育体系中“缺失”的一课,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能指引年轻人的为人处世。
最让周祎隆久久难忘的是许学彦院士的故事,这位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的中国船舶设计界泰斗由于身患丹毒症,时常会发高烧。有时影响了科研进度,许学彦会想如果能把发病的肉割了就好了。
现在,这位91岁的老院士仍然心系我国船舶设计,有时也会到708所走走,周祎隆看到他,就会走近他,听听他的故事。
仔细数一数,上海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中已经涌现了一批活跃品牌,“创业导师”、“科技114”、“星问答”、“公众科学日”……吴信宝表示,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要求下,科技工作者要在创新创业服务中提升服务意识,为科技树立更好的公众形象。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