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前台咨询的档口,有三四个年轻人前来结账。“就这点人来唱歌,竟然给了一个大包间,哈哈,中途也没有赶我们走,真是爽翻了!”
记者顺势看了一眼前台旁的电子屏幕,统共50间包房,只有近20间显示已满。此后,跟随工作人员走向预定的包间,一路上,两边的包房均是暗着灯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非周末高峰期人会多点儿,平时最多也就这个样。往日拿号等座、热闹欢腾的景象早已荡然无存。
随着钱柜接连关张,不少感性的网友开始怀念起曾经唱K的时光。
网友“纽约狐狸”写道:我想念钱柜虹口店,以后再没有在别的地方见到过那么多的服务生一路给你鞠躬行礼。一转眼,一切都时过境迁…”
网友李佳佳Audrey:“唉,复兴公园钱柜对于在下只角大杨浦读书的吊丝们来说,曾经是多么奢侈和高大上的去处…我每次被男生约请去K歌都很丢脸地第一时间冲向自助餐区,一通胡吃海塞后才开始麦霸…后来毕业了,三天两头静安钱柜,才知道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时光,过去了就不再回来。”
除了“感性卦”外,也有不少“现实派”。在大众点评上,不少消费者如实地写出自己对钱柜的看法。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儿,还数“装修老派”、“歌单陈旧”、“隔音效果差”等。
记者在钱柜现场注意到,虽说现有的装潢不似网友所评的那么“烂”,但比起新兴的主题KTV,确实“老派”许多。老派的还有它的点歌系统、话筒等设备,点歌系统还是10年前的那个,操作起来非常不便,记者尝试了一下,稍微小众一点的歌,找起来很是费劲。话筒依旧是有线的,更别提立唛了……
“隔壁唱什么歌,这边听得一清二楚,音调都被干扰了。以前,怎么不觉得他家隔音差呢?”和同事一块儿来唱歌的蒋女士告诉记者,很久没来钱柜了,不知是自己要求高了,还是钱柜退步了,“感觉不会再爱了”。
这不是KTV消亡的年代,这是KTV洗牌的时代
曾担任唛歌上海运营总监的王先生,在KTV行业从事5年之久,看着它“潮起潮落”。近日,他接受了《申》报记者的采访。
《申》报:钱柜感觉是在一夜之间没落的?王先生:大约是在四五年前吧,上海开始兴起主题KTV,新兴的KTV纷纷在装潢上大做文章,一些老牌的KTV,像是钱柜、上海歌城、好乐迪自然被带走了不少人气。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钱柜虹口店。生意最好那会儿,四川北路那栋楼一至五层全是钱柜,还常常有排队叫号的情况。四年前,生意开始清淡了,门店也从五层楼一点点缩成一层楼,最后连钱柜主打的自助餐餐厅都取消了。
《申》报:在你眼里,钱柜没落的主要原因是?王先生:在我们业内有这么句话:钱柜,是大陆KTV的黄埔军校。什么意思呢?钱柜有一套非常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再好也没用啊,把人培养好了,就拍拍屁股跳到别的KTV当负责人了。你稍微去了解下,就能发现上海不少新兴KTV的总经理都是“From钱柜”。人才的流失,成了钱柜永远的痛。
《申》报:除此之外呢,我看到不少消费者抱怨钱柜的歌单?王先生:要知道,钱柜是一家来自台湾的企业。在台湾的KTV,消费者每点一首歌,KTV就得向这首歌的制作者支付一定的费用。大陆的KTV呢? 不规范的事儿就多了。
我听到过这种情况,向相关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便可以搞定一年的歌单,再也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或者直接和唱片公司建立联系,一旦有新专发布,就交由KTV做后期制作。对于KTV而言,这样能更快地更新歌单。对于唱片公司或者艺人而言,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方式。
《申》报:如今KTV的受众大致是?王先生:这个好玩了。就拿唛歌为例吧,每天中午12点至傍晚17点,阿姨妈妈是主力消费人群,往往一群小姐妹开个大包间,一唱就是四五个小时,阿姨妈妈也需要宣泄压力,排解情绪嘛。
到了下班时间,晚上19点以后,白领开始出没了。85后到95后之间,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会比较多。
《申》报:沪上其他KTV的生意也和钱柜一样冷清吗?王先生:相对而言,老牌KTV像是钱柜、好乐迪、歌城的经营压力会比较大。不论是装修、服务,还是性价比都无法同一些新兴的KTV相比。我曾做过一番调查,一些2010年后诞生的KTV——K歌之王、台北纯K、V秀等的生意都还不错。
所以,这不是KTV消亡的年代,而是KTV洗牌的时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