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周其俊 报道)6月3日,“法律与社会:上海的犹太人——纪念犹太人在上海幸存70周年”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上海犹太人社团主席毛瑞斯•奥哈纳授权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宣布,上海首个犹太人纪念园将在上海福寿园选址建设,并计划在今年9月份落成开园,成为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筹建的上海犹太纪念园将完整记录犹太民族在上海的发展历史、成绩贡献,供后世铭记历史,瞻仰缅怀,也寓意两个民族的友谊长存。建成后,它将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的全面展示近现代犹太人与中国关系的纪念景点。
上海犹太纪念园纪念墙设计稿
上海犹太人社团主席毛瑞斯(左)、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中)参观上海福寿园,右为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伊华。
目前,纪念园设计规划团队已公开发布设计稿,并面向全球征求意见和建议。该设计稿主题为《记忆的归宿》,占地300平方米的纪念园将以犹太文化的标志--六芒星为设计元素,昭示着这段历史的“悲伤与感动,苦难与希望”。
纪念园分为“纪念广场”与“石碑区”两部分。纪念广场通过风景墙、石刻、纪念墙、名人雕塑等形式,呈现19世纪起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与贡献。其中,纪念墙上将镌刻与上海有渊源的、对上海发展建设做出过贡献的犹太籍人士的姓名(目前已有1.7万余人)。
石碑区则以上海发现的犹太人旧墓石为主要陈设,规划为一处具有“归宿”意义的纪念地。据潘光教授介绍,解放初上海曾共有4个犹太人公墓,近3700座墓碑,分别坐落在今天的惠民路、定海港路、黄陂北路和番禺路。这些墓碑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散落难寻。为此,犹太纪念园将面向社会收集上海留存的旧犹太墓碑,上海犹太人社团为此提供信息并协助征收辨识等工作,有意者请致电上海人文纪念馆39820577。
70多年前,当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整个“文明世界”将犹太人拒之门外,唯有上海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为救助他们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情。到上世纪40年代初,在沪犹太人总数已达到3万人。
提篮桥霍山路,当年的犹太人聚集地,有“小维也纳”之称
从1937年到1941年,当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的时候,许多上海人自己也是难民。尽管如此,上海人民还是尽其所能给予犹太难民各种形式的帮助。相同经历使中犹人民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同情和相互支持,寄予着深深的情谊。
1943-1945年,在上海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中,犹太难民和他们的中国邻居同甘共苦,共同的磨难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同样,在华犹太人也曾全力支持中国的民主解放运动和抗日斗争。许多犹太朋友参加了抗日战争或地下抵抗运动,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正如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马弈良所说:“上海是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是二战中世界上唯一的一处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两万多名犹太难民在大屠杀期间逃到上海,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门连同自己的心扉向这些难民打开。这里是安全的避风港,他们中一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逗留了许多年。”
如今,“上海犹太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虽然生活在世界各地,但仍将上海视为“故乡城”。同时,有不少犹太籍人士活跃在上海的各个领域,为上海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杰出的力量。“中犹”两个民族间的友谊从未间断,反而愈久弥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