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8日,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德国总理默克尔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G7峰会期间交谈。 东方IC
■本报驻慕尼黑记者 严建卫
历时两天的G7峰会于当地时间8日在德国上巴伐利亚地区加米施-帕滕基兴的埃尔毛宫酒店落下帷幕。有德国媒体称,此次峰会给世人留下了一大堆美丽的照片:奥巴马与巴伐利亚村民一起喝啤酒,吃白肠;七国首脑背靠阿尔卑斯山旖旎的风光向镜头微笑……然而公众此时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埃尔毛峰会究竟带来了什么?
峰会规划全球经济“脱碳”
8日下午会议结束后,默克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她向媒体盘点了此次峰会的议题和讨论的结果。就内容而言,议题从全球经济到气候变化,从反恐到防治埃博拉,从乌克兰冲突到中东战乱,从妇女的职业平等到减少贫困和消除饥饿,可谓包罗万象。在默克尔看来,此次会议紧凑有绪、重点突出、富有成效。而舆论普遍认为,峰会唯一比较实在的成果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的进展。
峰会领导人在会议声明中表示,要在本世纪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全球经济“脱碳”。七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40%-70%,为此,将告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代之以可再生能源。德国媒体认为,这个决定使2010年提出的“2°C目标”(即:将全球气温的上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温度之上的2°C之内)更加具体化,意味着西方工业国将在能源供应结构上进行一次重要转型。甚至许多原本对西方气候政策颇有微辞的环保组织也为之欢欣鼓舞。
中俄被排除在外引发争议
不过,除了气候政策,本次峰会大多数议题的讨论结果只是原则性或意向性的表态,尤其在目前一些国际重大热点问题上,并无具体建树。此外,峰会的某些做法与形式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首先,在乌克兰东部局势再度吃紧的情况下,峰会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质疑。许多人问道,没有“当事人”普京的参加,G7峰会能讨论出什么结果?近日,德国两位前总理施密特和施罗德也对七国集团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施密特直言,“没有俄罗斯参加,G7峰会没有意义。”
另外,对于峰会未邀请中国参加,德国人也有不少议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讨论如何解决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大问题,怎能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中国晾在一边?事实上,在新兴国家迅猛崛起、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七国集团的光环已经褪色,甚至其治理全球的合法性也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能代表世界10%人口的7个工业国不足以决定全球的事务。
分析人士指出,从此次峰会“华而不实”的声明可以看出这一“富国俱乐部”的日渐没落。
不可否认,七国集团曾经在国际经济等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成长及国际话语权的日益增大,以及包括二十国集团在内的国际组织不断增多,七国集团在应对和解决国际问题过程中已经逐渐失去地位和作用。在经济领域,七国集团不少成员都面临着持续的通缩风险,欧洲经济复苏势头十分脆弱。为了寻求更加平衡的增长,如果仅仅依靠七国集团自身,没有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参与的话,很难解决问题。
每分钟花掉9万欧元
本次峰会的巨额花费和过严的安保措施也是人们诟病最多的内容。据报道,峰会的开销高达1.3亿欧元,如果按会议有效工作时间算,每分钟要花掉9万欧元。而巴伐利亚纳税人联盟认为,实际的耗资还不止于此,总开销估计达3.6亿欧元。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批评。有人责问: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让几个领导人来聊天吗?
峰会期间,德国政府从巴伐利亚和联邦各州调集了2万多名警察参加安保行动,他们不仅将埃尔毛宫酒店围得水泄不通,而且将加米施-帕滕基兴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大小旅馆统统住满。看到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警车长队以及每个村镇无处不在的警察,人们怀疑德国这回把全国的警车都调到了上巴伐利亚。一些人士指出,G7峰会的许多议程,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途径解决的,如电话会议或各种国际性活动,如果把峰会搬到柏林,安保成本也会少很多。花这么多钱,搞那么大动静,值吗?
(本报慕尼黑6月9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