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中国代表团中,流传着一个颇为励志的故事。
在本届大赛男子100米跑半决赛中,来自北京大学的杨洋以10秒24顺利晋级决赛,这个成绩不仅是他的个人最好成绩,也超越了“眼镜侠”胡凯在2005年大运会夺冠时10秒30的成绩。但就是这个已被国家队选中、成为全国百米前四的北大学生,居然直到高三才开始第一次练习短跑。
杨洋的“爆发”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具有类似天赋的“草根”大学生运动员其实还有很多。2015年大运会已经成为了一扇窗,不仅让我们看到国内大学生的风采,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正通过校园体育的发展,推进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步伐。
读书训练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理应是最重要的事情,杨洋同样不能有丝毫放松。“我下学期就大五了(北大体育生本科学制五年),接下来我希望能够继续读研。”杨洋说,这次比赛一结束,他就得马上赶回去参加一门考试,“这两天我还在复习呢,回去后要是过不了就麻烦了,研究生就没戏了。”
自进入北大,杨洋的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分配给了学习和训练,“很多人以为,学校对于我们体育生的要求可能会低一些,但我的感受是,老师在各方面都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他们总觉得你是占了便宜才进的北大,非得让你在平时付出更多。”每天下课,别的学生就没事了,而杨洋却不得不背着装备继续参加校田径队一个半小时的训练,“虽然累,但现在想想很值得。10秒24的成绩可以排进全国前四,如果一切顺利还能读上北大研究生,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除了杨洋,来自清华大学的击剑选手吕德龙同样值得一提。2012年,他以640分的高分从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考入清华汽车专业,大一才开始接触击剑,并展现出了出众的天赋。“这次来参加大运会,我并没有什么压力,关键是利用这样一个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现我们中国大学生好的一面。”谈到学习,吕德龙说,“每个考试季都是一次考验,在学业和训练比赛中找到平衡挺难,调整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但每次顺利过关之后,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胜利。”
同样,以588分考入清华电子工程专业的男排接应二传李辰昊说:“也许是练体育的关系,让我从不轻言放弃,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学习和训练绝对可以两不误。”
大学生运动员更“吃香”
关于大学体育,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上海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鲁海波和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校庆我认识了两位校友,一位是某银行副行长,另一位则是静安区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下来一交流,他们在校时全部都练过击剑。”
早在2007年,上海金融学院就成为中国首家承办省级一线运动队的高校,上海市男女击剑(花剑)队挂牌入驻上海金融学院,也进一步浓郁了学校的运动氛围。“目前,我们每个学期的击剑选修课都是最热门的,设有四五个班,近200名学生报名,学校里的击剑社团也是最火的。”鲁海波说,金融学院曾经组织过一次调查,发现凡是在学校参加过击剑社团和相关训练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道路走得更顺畅,“反应敏捷、礼仪修养、意志品质,如果能学到这些属于击剑运动的特长,你将受益无穷。”
大运男足教练、北理工校队教练袁微对记者说,作为全国唯一参加职业联赛的高校,北理工的球员毕业之后从来不会为自己的出路而担忧,“离毕业还有一年,一堆人就排着队找关系来问我们要球员了,全部都是大企业、大公司。他们认为,在学校里练过体育的学生,无论在气质还是意志力方面都与众不同。当然,这也和我们对学生球员的要求高有关,北理工有一项规定,如果一学期两门考试‘挂科’就直接停训。”
通过大运会这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良好面貌,而这也与各高校日益重视体育发展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同济大学体育部主任游松辉的一句话说得很到位:“中国的学生不缺脑子,缺的是身体和意志,让他们爱上一项体育运动,不知要比宅在宿舍里打游戏强多少!”
文汇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本报光州7月12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