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黄鳝、鲶鱼都是盛夏季节的美味食材,目前申城街头各种美味正在热卖。不过,每年这个时候,网上一些传言如“小龙虾臭水沟长大”、“吃黄鳝别吃那些又粗又大的,都是用避孕药催肥”、“鲶鱼是最脏的鱼”等又开始盛行。这些传言是真的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水产专家,教大家如何安全放心地选择这些美味水产品。
小龙虾煮沸10分钟以上
长久以来,“小龙虾生活于臭水沟,吃垃圾长大”的说法流传很广,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小龙虾其实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一旦水质受污染,小龙虾的繁殖率、存活率和生长率就会明显下降。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终身教授陈立侨介绍,全国不少地区的小龙虾规范养殖后,小龙虾成长环境和大闸蟹一样,都是在池塘等水体养大,而且总体养殖情况是安全可控的。市场每年要消耗如此大量的小龙虾,臭水沟里的那点产量怎么够呢?记者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了解到,目前上海并没有规模化的小龙虾养殖产业,市场上的小龙虾绝大多数依赖外地,通过铜川、上农批、江杨等批发市场进入本市。
对于有人因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哈夫病),陈立侨表示,食用科学养殖、经检验合格的小龙虾是安全的,但由于哈夫病发病原因很复杂,可以肯定的是,从国内外研究发现,食用了受病源污染的小龙虾和三文鱼等水产品之后,患病的风险就非常大。不能生吃小龙虾,也不能吃死掉的小龙虾。相比哈夫病,将小龙虾作为中间宿主的肺吸虫更应当引起餐饮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注意。市食安办专家提醒,烹饪小龙虾,蒸煮温度应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样可确保杀灭肺吸虫幼虫,而用烤、炒或腌、酒渍等方法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
在挑选小龙虾时,市民有时会看见蓝色的小龙虾,有人认为这种虾是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可能有毒。陈立侨表示,蓝虾并非有毒,只是小龙虾的另一品种,事实上小龙虾的种类有许多。根据小龙虾甲壳内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等物质的含量以及结合程度的不同,小龙虾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
据悉,小龙虾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还体现在拥有良好的排毒能力,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即使不能百分百排出重金属,小龙虾体内富集的重金属也大多集中在我们不爱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人而言,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极小。
鲶鱼品质取决于饲养环境
上海水产研究所水产专家邵强表示,鲶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如今的鲶鱼多是人工饲养,饵料充足的情况下,鲶鱼不会选择吃池底的腐食。即便是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鲶鱼,进食腐食也是其在生态环境中的正常进食行为,因为鲶鱼体内会分泌降解腐食危害的分泌物,转化后的腐食反而成为其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邵强同时也提到,鲶鱼的亩产量较高,可以达到常规水产品的4-5倍,少数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位产量,可能不会对鲶鱼数量加以控制,这就意味着投入的饵料也将呈倍数增加。饵料的残余、鱼类的排泄物就可能污染水环境,并非鲶鱼这种鱼类本身有什么疾病,而是这样的水环境可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如果水环境变差,为了防止鲶鱼的死亡,有的养殖户可能往水域内投入消毒、抗菌素类药物,这样产出的鱼类体内或有残留物。所以,并非鲶鱼这种鱼类本身带有什么疾病,只要生存的环境好,鲶鱼仍是营养丰富的好食材。
鳝鱼吃避孕药是误传
“黄鳝吃激素类药物是误导,因为激素类药品本身价格昂贵,几万元一公斤,添加在饵料里并不现实。”邵强介绍,黄鳝本身雌雄同体,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性逆转。黄鳝幼龄是雌性,等到性腺成熟产完卵,就会渐渐变为雄性。雄性体大,雌性体小。这就使吃避孕药一说在生物学上站不住脚,因为避孕药所含为雌激素,而黄鳝要变成雄性才更肥大,雌激素只能让黄鳝更小。
黄鳝瘦小或肥大取决于品种、饵料是否充足、喂养时间是否足够长等素。之所以现在市面上见到的黄鳝似乎个头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以前的野生黄鳝无法从自然界中摄取这么多的营养源,而现在科学人工养殖普及后,饵料质量好,有专门的鱼粉,而且饲料投喂量大,所以黄鳝长得就比野生的大。不过,尽管并未喂过激素类药物,但个体很大的雄黄鳝,体内也会含有一些雄性激素,这是天然形成并非如传言般人工添加。
黄鳝雌雄大小并无优劣,但从日常选购食材的角度,应根据市民的性别、年龄结构等特点对黄鳝加以选择。邵强举例说,男性青壮年食用大个体的雄黄鳝没问题,而青春期的女孩就应该选择小黄鳝,雌黄鳝的雌激素含量极其微少,有时甚至测定不出来,而且不带有雄激素。邵强表示,个体相对偏小的黄鳝老少咸宜,比如一两半到二两的处在雌雄交界处的黄鳝是比较合适的。根据多年来有关抽检结果,黄鳝也并未发现避孕药成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