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杨杰(左二)到藏族学生家中家访。 顾超 摄
■本报记者 张鹏
高考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及专科上线率在西藏自治区名列第一;今年小考内地西藏初中班招生考试中农户录取分数线居全区第二;中考成绩排名今年高居全区第三——2015年,日喀则市的教育创下了上海对口援建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
援藏先援教。自2014年起,在上海援藏工作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带领下,11位援藏教育干部通过“薄弱学科攻坚”计划,不断增强当地教育软实力。
严格督导,提高教学水平
去年中考,日喀则全市英语平均分只有23分。除藏语文外,汉语、数学等6门中考学科平均分均在二三十分,这种状况在日喀则市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
2014学年开始,戴晶斌提出“薄弱学科攻坚”计划。他说,教育援建,软件比硬件更重要,离开高水平的师资,再好的教育设施,都无法发挥作用。
过去,校领导听课会被一线教师拒之门外,但上海援藏干部却将推门听课变成了校园教学的常态。两年半中,亚东中学校长夏时勇平均每天听课3-4节,光听课笔记就记了近20本。一位藏文教师原以为夏时勇不懂藏语,没想到,夏时勇不仅听得懂,还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情反应、与教师的互动。听课后,他组织授课教师和中层干部一起评课,指出优缺点,督促教师提升课堂效率。2015年中考,亚东中学的综合排名从去年全日喀则市的第17名,提高到第6名。
引入绩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在日喀则,教师早已习惯“吃大锅饭”,“不管上课多少、带班成绩好坏,收入只与职称级别对应。”亚东中学副校长蒋春生介绍说,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会觉得教好教坏没什么区别。
为改变这一现状,夏时勇和蒋春生引进绩效工资竞争机制:担任班主任,还兼任两门课的教师,每个月可以多拿一千多元绩效工资。此外,夏时勇还首设年级部长制度,采取竞聘上岗机制。“年级部长每年可以多拿5000元钱,老师们在学校的各项教学、行政活动都可以拿到相应补助,大家都觉得受到了重视和尊重。”在绩效激励下,政教处副主任尼玛多吉通过竞聘担任初二年级部长。
萨迦县中学在援藏干部陈凤广和杨杰牵头下,投入30万元建立全市首个标准化考场,覆盖全校40个教室,对教师授课规范和学生听课情况进行监督,教师上课迟到等情况逐渐消失。
改变校风,赢得家长尊重
在上海教育援藏干部的努力下,日喀则的课堂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们的成绩稳步提高。原先,把孩子送去内地西藏班,是当地重视教育的家庭的首选,而今年,由于亚东县中学成绩大幅提高,不少考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都想回到亚东县中学就读——这是家长对家门口学校的最好认可。
夏时勇、蒋春生等上海校长在当地被称为“捡垃圾校长”,因为他们每天走在校园里最常见的动作便是看到垃圾就捡起来。久而久之,许多当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
陈凤广和杨杰两位上海校长在萨迦县中学用鼓励学生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拾自信。他们在学校里设立“实验班”,把最调皮捣蛋和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今天他们迟到5分钟,我会告诉他们进步了,因为昨天迟到10分钟呢!”他们说,久而久之,学生们迟到的现象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却愈加灿烂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