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亚一处大象栖居地,篮球明星、动物保护亲善大使姚明站在一具被偷猎者打死的大象遗骸旁。
新华社发
■本报见习记者 陆纾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继三个月前津巴布韦“狮王”塞西尔被美国牙医猎杀后,上周同样是在津巴布韦,一名德国猎人花费3.9万英镑,经过持续21天的追捕,将戈纳雷若国家公园内的“象王”杀害。报道称,这头大象恐怕是30年来非洲野生大象猎杀纪录中最大的一只,仅一对象牙的重量就达55公斤。
“狮王”被猎杀一事一度在全球范围激起强烈愤慨,更引发世界各国对动物保护的关注。余波尚未平息,三个月后杀戮再起。而就在本月4日,我们刚刚迎来又一个“世界动物日”。这个可以一直追溯到1206年、讲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温暖日子,在进入21世纪后却变得日益沉重。长期受虐的泰国大象刺死驯兽师,引发人们对动物娱乐的关注;美国牙医盗猎非洲狮王,掀起学术界对合法狩猎的争议……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人类身处食物链顶端的高高在上,还是人类渴望亲近自然的适得其反?
动物骑乘:被迫的亲密接触
2015年8月,泰国清迈一头供游客骑乘观光的雄性大象突然“发狂”,用象牙刺死驯兽师后,驮着三名游客逃往了森林深处,最终被麻醉昏迷并带回收容所。而就在6月,另一头供游客骑乘的大象杀死了正与饲养员交谈的两位访客。类似的惨剧在泰国接连发生,我们是应该惩治“肇事”的大象,还是反思利用动物牟利的旅游行业?
大象在儿童读物中常常是聪慧和正义的象征。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温顺的动物却命途多舛。在北京的地铁站内,一幅“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公益广告令人心酸,画面中的大象宝宝向妈妈一遍遍欣喜地讲述自己长牙了,而大象母亲的对话框内只有一片沉默的省略号。就当世界各国倾力合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象牙交易时,象群却在人们不曾关注的角落默默忍受着另一种痛苦和折磨。
过去数十年,为了满足旅游业对大象骑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亚洲象被迫离开丛林,走上取悦人类的一生。幼象在驯化过程中饱受与母亲分离的痛苦,四肢被铁链紧紧捆绑。驯兽师骑在它们的脖子上,用尖锐的金属钩和木棍下达指令或实施惩处。幼象身上经常能看到流着血的伤口,其中一部分会伴随它们一生。为了加深幼象对驯兽师的依赖,它们无法自行获得水和食物,甚至连睡眠的基本需求也被剥夺。
上世纪90年代末,提供大象骑乘服务的商业机构开始在非洲出现。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数据显示,如今南部非洲已知的商业型大象机构达到39家,被囚禁的非洲象总数达到215头。其中,分属28个景点的144头大象位于南非,另有47头大象生活在津巴布韦的七座游乐园内。除提供骑乘服务之外,一部分被囚禁的大象还为游客进行表演或被贩卖到异国他乡,一头幼年非洲象的售价在6万美元上下。
人类常常以为,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是出于对它们的喜爱,孰不知它们顺从的背后,实际上隐藏了巨大的痛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认为,大象在受训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会延续其整个生命过程,发生在泰国清迈的大象伤人事件便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日前呼吁,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的真正家园,人类应该选择在大自然里领略和欣赏野生动物的自然之美,而不是与它们不自然的“亲密接触”。去年年底,位于北欧的阿波罗旅游公司率先宣布在其旅游线路中取消16个大象骑行活动,而保留了前往自然栖息地观看大象的项目。
合法狩猎:争议的经费来源
2015年7月,美国明尼苏达州牙医沃尔特·帕尔默在津巴布韦猎杀明星“狮王”塞西尔,招致全球动物保护人士潮水般的谴责。帕尔默辩称,自己花费5.4万美元购买了狩猎狮子的执照。但津巴布韦当局认为,帕尔默、当地地陪职业狩猎人和他们狩猎农场的农场主虽然持有“狩猎执照”,但并未获得当局的“狩猎配额”,因此他们的行为仍涉嫌盗猎。津巴布韦环境部长穆欣古丽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盗猎罪依法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虽然津巴布韦政府在惩处帕尔默的问题上态度强硬,但似乎并不愿意就此将狩猎行业“一棒打死”。7月底,津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局长奇吉亚表示,合法狩猎是津政府认可的野生动物保护形式之一,该行业收入是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
拥护者们认为,合法狩猎者向政府缴纳的高额费用可以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只要对狩猎的时间、地点、对象进行合理规划,便可实现良性循环。达拉斯狩猎旅行俱乐部负责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一名真人秀主持人去年曾花费35万美元购买狩猎犀牛的执照,为纳米比亚的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且“有限的狩猎能够减少弱小犀牛的数量,从而帮助其种群实现优胜劣汰”。甚至有人指出,帕尔默在2009年为竞拍野生动物制品而花费的4.5万美元,最终用于资助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处野生麋鹿栖息地。
非洲是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大陆,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以津巴布韦为例,这个温饱问题尚待解决的国家人均GDP不足美国的1.8%,政府不但没有富余的预算来保护野生动物,甚至还依赖狩猎所得帮助部分民众解决就业问题。在现实困难面前,当局很难对狩猎业每年4000万至6500万美元的税费贡献说不。
事实上,津巴布韦政府曾于2004年全面停发合法猎杀狮子的“狩猎配额”,然而七年后的2011年,随着野生狮子数量的增多和动物保护资金的减少,当局再次放开合法猎狮。在邻国赞比亚,政府的猎狮禁令同样只维持了不到三年。
津巴布韦大学学者彼得·林德西于2007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合法狩猎行业每年为非洲国家政府带来约2亿美元收入,其中大约17%来自猎狮。据奇吉亚介绍,津巴布韦每年发放给狩猎者的“猎狮配额”在50头左右,但相关机构估计,津巴布韦野生非洲狮数量不过在800至2000头之间。
猫屎咖啡:残忍的顶级美味
在印尼苏门答腊省棉兰市一间咖啡厅的隐蔽角落,麝香猫妈妈瑟缩在狭小的困笼里,与它同被囚禁的两个孩子可望却不可及。它们每天被迫食用大量的咖啡果,只因排出的粪便可以提炼出高价的猫屎咖啡。
猫屎咖啡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当地有一种胆小独行的夜行动物麝香猫,它们会在咖啡丰收之际,趁着夜色潜入种植园偷食熟透的咖啡果。然而,麝香猫无法消化果实的种子,咖啡豆会随着它们的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经由消化系统发酵的咖啡豆,经过清洗和烘焙后,便成为了别具风味的猫屎咖啡。
从大自然收集而来的猫屎咖啡数量有限,但其香醇可口的风味却声名远扬,令全球咖啡爱好者趋之若鹜,猫屎咖啡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之一。也正因为昂贵,原本栖息在丛林之中的麝香猫开始被人类诱捕并饲养繁殖。当地人设置陷阱并放出猎犬进行捕捉,它们中的一部分被运往嘈杂、脏乱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出售,另一部分则被卖给养殖场。
在亚洲善待动物组织曾经走访过的六个位于印尼和菲律宾的养殖场内,生性敏感的麝香猫被囚禁在肮脏、狭窄的笼子中。它们不能食用除咖啡果以外的任何食品,因此大多营养不良,毛皮暗淡甚至脱落。常年的囚困使麝香猫濒临崩溃,它们在笼中不断地转圈、悲鸣,相互撕咬,甚至便血自残。人工饲养的麝香猫一般只有三年的“生产期”,饲主会在发现它们绝食后予以“放生”,但结果却是令它们以更快的速度死于野外。
2013年,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将被禁锢的麝香猫的生存惨状制成短片,并发起停售、停饮猫屎咖啡的行动,11家香港咖啡厅和酒店率先响应。与此同时,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欧美地区发出倡议,要求零售商对供应链进行调查,停止销售一切非自然来源的猫屎咖啡,目前已得到英国哈罗斯百货、荷兰SimonLevelt等13家零售商的响应。此外,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正同著名咖啡认证机构UTZ认证和雨林联盟进行谈判,将动物福利标准引入咖啡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