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笑添
当夕阳的余晖洒向绿茵场,上海长宁U18女足的队员们手牵手围成圈,蹦跳着向教练鲍国明致谢。对于这群年轻的姑娘们而言,这样美好的画面注定将与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一样被铭记。
今天的青运会U18女足决赛,上海长宁队以4比0大胜武汉队。这是继U18男足以及U16女足之后,申城健儿在首届青运会的四个足球项目中所取得的第三块金牌。事实上,若非上海静安U16男足此前在八强赛的点球大战中遗憾落败,上海选手甚至有希望在绿茵场上实现包揽。
佳绩所直观体现的是上海足球后备人才的深度。正如上海长宁U18女足主教练鲍国明评价的那样,“这支队伍、这批球员表现出了很好的潜质,未来还将作为一线队的预备队予以保留。”但更重要的是,这批足球“苗子”在青运会的不俗表现,将更加坚定上海足球如今独有而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中国足球市场化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本届青运会足球项目,上海四支队伍的组建都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桎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训练备战。其中,获得青运首金的U18男足由上港俱乐部组建,而上海根宝足球基地则组建了U16男足。两支队伍不仅由成耀东、徐根宝亲自挂帅,也汇集了一批一线教练进行指导。而女足的两支队伍也同样被整合编入今年年初成立的上海国泰君安永柏女足。
“我们在青运会的成功并非偶然,事实证明,三大球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上海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沈雷看来,这样的建队模式已脱离了固有思路,最大的意义在于“让球员们既能得到市体育局的充分保障,也能得到俱乐部的专业培养”。“保障”不仅指生活中的物质与医疗保障,还有海外拉练等训练机会。今年夏季,U16女足就曾在主教练黄坚雄带领下赴德国拉练,体验每场只踢35分钟、比赛强度却异常激烈的法兰克福紧凑型联赛。正如负责上海青运女足的马良行所言,除了技战术的学习,这样的机会更开阔了小球员的眼界,对其未来发展很有意义。
在不断丰富青训梯队培养模式的同时,上海也正在积极探索由市、区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青少年足球精英培养体系。据沈雷介绍,本月29日,就将有首批十家“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挂牌成立。其中,既有体制内的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也有根宝足球训练基地、幸运星足球俱乐部等社会办训力量,还汇聚了杨浦区少体校等一批足球传统强区的梯队。
青运会的佳绩是改革方向正确的最好证明,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的上海足球而言,如何促进足球人口数量和比例的稳步提高则是下一阶段将要面对的另一大问题。倘若能在梯队打造和足球人口培养这两方面继续深化摸索,上海足球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美好的时刻。 (本报福州10月2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