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类似案例处理结果不同
电商标错价格应如何处理?相关法律专家的说法以及过往的案例并不完全一致。
针对这一误标价格事件,北京长安(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张金锋律师告诉澎湃新闻:“如果确实是由于商家工作失误将定金标成优惠,因不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根据平等原则,是可以撤销合同而不发货的。”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若非营销炒作,此事也暴露了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内部控制缺失或形同虚设。”
误标价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4年苏宁易购的“价格乌龙”事件。
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由于苏宁易购某员工误操作,半夜放出来一个满0.01元减50的优惠券,相当于50元以下的商品全部免费。据说当时有人狂下1.7万单,致使苏宁易购的总体损失约在5000万-7000万元。有网友戏称这是“中国电商史上最大的砍单事件”。事后,客户订单多以退单处理。
网友购买记录
当然,也有处理结果完全不同的类似案例。2011年,当当网出现连续价格乌龙事件。
当时,当当网因操作失误,导致部分款阿迪达斯鞋仅以1元销售,客户下好的订单也很快被当当网方面取消。随后,该电商又发起名为“当当亲子团 好书好礼72小时抢购”少儿图书促销活动。大量原价一两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亲子图书套装以50元左右的抢购价出售,引来消费者疯狂抢购。
当当网的上述抢购事件,最终法院判决电商按照原来的价格进行成交,还是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来处罚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律师麻策对此表示,这种类似案例十分普遍,商家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除非是借此机会“恶性购买”。
有分析人士称,“价格标错”是一些电商惯用的手段之一。尤其在“双11”购物节或在其他特惠活动前夕,商家往往存在“超卖缺货”现象,事后常以“价格标错”的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使不少买家的购物愿望落空。另外,也有购物网站经常通过先提价,再打折的“伪低价”营销手段获利。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有价无货”和“伪低价”现象,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最近出台的相关法规要求,商家打折促销前的基础价不得高于商品原来定价,这是对商家的约束,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