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康城群租为何屡禁不绝:整治成本太高,违法成本太低
自2009年开始,相关部门便一直对康城群租进行整治,也曾多次采取规模较大的集中整治,为何康城群租户始终维持在千余户以上,群租现象不断回潮?
难点1:技防系统难落实
上海康城综合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军萍告诉记者,首先从物业来说管理难度特别大,因为康城有1.25万户,而物业人手有限,很难通过简单的人防来遏制“群租潮”。
去年物业和业委会希望通过技防来进行遏制,首先就是要安装楼道门禁系统。“我们希望按照限定一户人家发放三到四张卡,其余人员出入需到物业公司办理登记的方式,来控制群租,然后安装门禁系统。虽然业主大会通过了、公开招投标的流程也已经走了,但现在还在相关部门审核中,何时实施还没有时间表。”张军萍说,由于部分业主对门禁系统、监控维修更新、消防系统这三块改造过程中的资金、招投标存有疑义,造成了内耗。
难点2: 二房东现象猖獗
“业主一般都是跟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只知道是住人,但其实不少中介租给了二房东,但业主自己并不知情,合同到期后,很多业主想收回房子都很难,甚至不得不给二房东贴钱才能收回。”而二房东为了牟利,想出各种应对招数应对整治,甚至上午整治后,下午就能立即将隔板复原。
“现在四期有十几个二房东,每人手里一般都有10多套房源。我们之前曾经把二房东全部请来,希望他们正常出租,这样政府不会将你们列为整治对象。刚开始还有一点效果,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制约的手段,口头协议虽然达成,没过几天又死灰复燃了,长效管理非常难。”康城四期居委会主任翁培芬说。
难点3:大房东“失踪”普遍
翁培芬说,购买康城用于投资的浙商特别多,因此居委在联系大房东时,发现有些大房东甚至忘了自己在康城有房产,“他们购买后就直接交给下属打理,自己就完全不关心了。”她表示,由于康城已更换了三任物业,最初的业主登记信息资料很多都已经缺失了,很多群租房完全没有业主信息,因此没办法联系到大房东。
难点4:上门核实入门难
另外,在整治群租时,需要事先核实是否确实存在群租情况,然而无论是物业还是居委却始终碰到入门难的问题。
“物业、居委上门核实时租客不开门便毫无办法,只能请保安采取蹲点守候措施,有时还会24小时蹲点,一旦开门了立即冲到门口拍照片,但经常会因此发生冲突,曾经发生过把工作人员反锁的情况。”张军萍说。
难点5:违法成本太低
张军萍说,“我们组织相关力量、队伍进行专门整治需要很大成本。但群租户的成本就是几个隔板,整治完了,他们继续装上隔板。”
“现在有些二房东为了躲避整治还采用了新的形式,就是不用木板阻隔,直接用窗帘隔断,一旦碰到整治,直接窗帘拉开就行了”,翁培芬说,“另外有些二房东听说要整治了,先自己把隔板拆掉,职能部门进去没看到阻隔,就无法让其整改,而到晚上二房东又把阻隔装上了。”
此外,由于康城群租量比较大,而莘庄镇房管办仅19位工作人员,房管办等部门整治时只能疲于应对。
难点6:处罚措施执行难
去年上海市综治办、市高法院、原市房管局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群租综合治理的流程,即发现、认定、整改和处罚4个环节:要求各区县及时受理居民投诉和基层上报的群租问题;通过上门核查以及对房屋面积信息、实有人口信息进行比对的方式,认定群租;然后由街镇协调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的违规行为,向租赁当事人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最后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这个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并不顺畅。“一般租赁当事人都不会自行整改,最终都是通过强制整治,强行进去拆除隔离板。”张军萍说。
另外,意见规定,出租人违反本市最小出租单位、最低承租面积和租住人数限制规定的,由房管部门依据《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出租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向社会公开该套房屋信息,限制其买卖,并将违法“群租”和行政处罚信息在房地产登记簿中予以记载。出租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后,撤销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莘庄镇房管办约谈房东时经常遭遇房东不理会或无法联系,而若要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则至少得花上半年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