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这个评估结果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的得分高于瑞士(第20名)、瑞典(第27名)、挪威(第34名)等发达国家。由此而言,中国取得的成就更为可贵。”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樊丽萍)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如何,学术界通常以研制指数的方式,作出“可视化”表述。从世界治理指数到人类发展指数,西方学术界的“指数影响力”已经为其治理理论扩散提供了支撑,同时也无形中催生出打上西方价值观烙印的“指数霸权”。打破西方独大的“指数话语权”,中国需要打造自己的“标尺”。昨天,由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在上海发布。对全球111个主要国家进行排名后,中国在这份国家治理指数(National Governance Index,NGI)榜单上名列第19位,居于首位的是新加坡。
根据《报告》的评估,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治理能力排名前20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阿联酋、法国、新西兰、卢森堡、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冰岛、韩国、日本、中国以及瑞士。
《报告》研发团队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介绍,NGI排名前20的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拥有雄厚国力、并早已完成现代化建设的老牌发达国家,比如美、英、德、法等国;第二类是有着较好的自然禀赋,或“小国寡民”(同样发达),有着先天治理优势的国家,如丹麦、卢森堡、阿联酋等;而第三类就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中国是排名前20位中唯一的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内的发展中国家,其他19个国家的人均GDP均在2万美元以上。“这个评估结果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的得分高于瑞士(第20名)、瑞典(第27名)、挪威(第34名)等发达国家。由此而言,中国取得的成就更为可贵。”
据悉,此次发布的NGI指数无论是对指标体系的设定和研发,还是纳入统计的数据来源,都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国际通行性,力求客观。研发团队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统计部门的开放数据。同时,在一些具体指标的研制和测定上,NGI则做出修正,纳入了国内近年来在指标研发上的成果,对西方一些指标在实际评估中的“失灵”现象加以纠偏。
NGI指标体系设有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基础性指标、价值性指标和持续性指标。此次评估表明,在基础设施、社会秩序以及诸如健康、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基础性指标上,中国的排名情况中等偏上,处于111个国家的第24位。“在基础性指标中添加设施为二级指标,是NGI指数的特色之一。因为对于国家治理而言,设施建设代表了最基本的治理能力。”高奇琦说。
而在价值性指标中,中国的排名居第47位。在《报告》中价值性指标下细分为“公开”“公平”“公正”三项二级指标。中国在财政、立法等“公开”指标上得分比较理想,而在“公平”指标(如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以及“公正”指标(如识字青年女性人口数量占15-24岁女性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得分不高。在研发团队看来,这个评估结果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中提及的“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和“设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述基本一致。
在持续性指标方面,中国的排名是三个一级指标中最高的,排在第13位,说明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具有强劲的可持续性。
能充分证明NGI评估客观性的一个有力佐证是,有学者将NGI的排行结果和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认可度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做了比较。以2014年度HDI为例,对世界187个国家进行排名后,G20国家中的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日本分别排在第2、5、6、17名。与此对应,在对111个国家作出排名的NGI指数中,它们分别排在第4、5、2、18名。“可以发现,除了中国在HDI指数上排91,在NGI的排名大幅上升到19名以外,其他国家在两个榜单上的排名起伏很小。”
按照高奇琦的解读,这实际上从另一个维度反映了中国需要打造更具参考价值的评估“坐标系”。作为西方国家治理领域主流指数的HDI,纳入的指标太少,只包含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等三个指标,难以客观反映中国的综合治理水平,或者说,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在这些既有的指数中被大大低估了。
报告研发团队表示,《报告》通过构建国家治理指标体系,准确测量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一指数不仅对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作出客观评价,而且还能通过一些具体指标的测定,及时发现中国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和问题,进而提供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