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陈海翔
72岁的徐根宝扶着74岁的施拉普那,缓缓走上了主席台,借着2015中国(上海)足球产业国际论坛的机会,两位老朋友又一次见面了。
“24年前,我从国家队下课,然后他上课。”每次见到施拉普那,徐根宝都会直白地说出两人间的这层关系,“不过我得感谢他,因为他上课之后把我这个下课的教练留在了教练组,继续学习。”徐根宝从“施大爷”那里学到了什么?谜底如今揭晓,“先组建有线02队,接下来到崇明继续十年磨一剑,我为什么这么铁了心搞青训,这与施拉普那给我的启发很有关系。”徐根宝说,“那时他经常问我,为什么中国的教练没有自己的青训营呢?在德国,很多出名的教练都有。”
是啊,为什么不做呢?于是,当年的徐根宝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即便他如此早地看准了道路,并培养出杜威、于涛、武磊、张琳芃等一批顶尖球员,中国足球却依然止步不前。
比起场地更缺教练
中国足球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让足球走入校园、让更多的孩子喜爱上这项运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否把面铺开了就能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答案是未必。当施拉普那、徐根宝、朱广沪和马良行这四位不同时期的足球国家队主教练坐在一起,所得出的共同结论自然具有一定说服力。
“足球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既然如此,就必须要由专业的人来做。”马良行的话一针见血,“现在大家都在搞校园足球,但到底是一些怎么样的人在教小孩子,这就很有讲究了。与场地等硬件条件相比,我们现在更缺好教练。”
前申花主帅布拉泽维奇在论坛中表示,一名球星想要成功,天赋是第一要素,“中国肯定有极具天赋的球员,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够找到他们。”朱广沪在谈到这一点时同样提及教练,“一个好的教练也许能发现中国的梅西。同理,一名普通的教练可能会埋没中国的梅西。只有保证基层教练的思想先进,在训练中完全按照足球规律做,那么中国足球的青训才能算是走对了方向。方向不对,学校里踢球的人再多,也还是出不了好球员。”
谈到基层教练,施拉普那还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补充,“在德国,每一名足球教练都在德国足协获得教练资格证书,我不知道中国现在是怎么做的,我认为足球就应该由足协来管,这才是真正的专业。”德国足协青训部主管马克·海斯在论坛上带来了这样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当下在德国,拥有B级(含)以上教练证书的人数是2213人,这些教练基本都在为职业队工作,而持有C级(含)以下教练证书的则都在各地的业余俱乐部和青训基地中任职,这部分的数字是109000人!
成长需要不停比赛
“崇明的那批孩子,最终之所以能出武磊和张琳芃这样的球员,就是因为有了东亚队这个平台。我们从乙级联赛一路打进中超,正是有了这样的锻炼,球员才能成长。”徐根宝说,“现在我在西丙买下一家俱乐部,同样是为了打造一个平台,让中国球员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锻炼,体验教练根本无法在场边教会他们的西班牙足球。”
徐根宝曾经打造的国内平台自然效果上佳,但这样的模式不可能被广泛复制。在施拉普那看来,如何让那些在学校里的孩子们尽快获得成长,答案就是比赛,“中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太少了,你们的孩子必须不停地参加比赛。在德国,每个孩子每周最起码有一场正式比赛。要记住,好球员一定是在比赛中成长起来的。”与施拉普那一样,朱广沪也非常看重比赛的作用,“足球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运动,要求球员在一瞬间作出决策,在不停地对抗中作出调整,这些都是比赛才能锻炼出来的素质。我当时在巴西带队时就发现,当地小孩子过人摆脱的能力就是比我们强,为什么?就是在成百上千场比赛后锻炼出来的。训练场上,这肯定练不出来。”
参加论坛的英国利物浦大学足球产业集团主席罗根·泰勒也给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根据英国的经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般都踢不好球,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会在球场上更努力拼搏。这一点,或许在中国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