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主椁室西南角的漆盾。文汇报记者 付鑫鑫 摄
金板是海昏侯墓的首次发现,体现了墓主的尊贵身份。图为在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板。 新华社发
文汇报南昌12月26日专电 (记者 付鑫鑫)今天上午,考古专家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提取作为仪葬用具的盾牌。在盾牌北边的戟和戈等长兵器,也在清理中。同时,主棺柩的东侧板已被放倒在新钉的木架子上,将运进实验室研究。
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目前已知的盾牌有6块,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2个是普通的盾牌,就是椭圆盾;还有4个称为华盾,长度从脖子一直延伸到腿上,护住人体的主要部分。“漆盾的背面,有很漂亮的花纹,盾窝结构突出。”张仲立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戟和戈等长兵器的杆子有3米多长,很多杆子外面只剩一层皮,里面有的空心,有的疑似木渣,中段部分还有朱红色花纹。杆子头尾有几个金属管状物,裸露在淤泥中。
“这些都是仪葬用的兵器,与实用兵器有很大差别。如果是实用兵器,注重功能效用,材质或青铜或铁,便于勾刺砍杀。而仪葬用具主要讲求美观。你看,这个戟的头是脱胎漆器,杆子也漆得很漂亮。”张仲立说,漆器架那里另有8根杆子、东室靠着西隔板那儿还有18根,估计当时是捆起来摆放的。
专家介绍,昨天16时许,处在主棺头箱位置的金板已一次性提取完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组成员李文欢说:“提取金板,完全靠腕力。当时,金板全部粘连在一起,我低估了它们的重量,手给压沉了一次,第二次才托起来。”今天清理得知,金板共计20块,每块约20厘米长、10厘米宽、0.5厘米厚,表面暂未发现字迹。
金板金饼提取颇费工夫。前天上午,原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研究馆员杨小林在现场,与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如何提取位于主棺内棺南端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最终商议决定,对叠压关系明显的金饼先按排列顺序提取,下午再提取马蹄金和麟趾金。
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在内棺南端的头箱位置,西部摞着几排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压在最下面还有薄薄的金板,散发出夺目的光芒。一个上午共提取出96枚金饼。杨小林说:“现场提取只做应急保护,成色等相关数据还没来得及做。目测金饼与早前在孔子屏风附近发现的金饼大体一致,直径约6厘米。疑似明槽浇筑而成,故有些缺陷,比如小气泡。如果是用暗槽,它的缺陷就会少些,表面更光滑。现在,我们也只是推测,具体分析尚未开展。”
提取完金饼之后,考古工作人员又小心翼翼地提取了马蹄金和麟趾金。据杨军粗略估算,麟趾金约15个,大的马蹄金12个,小的马蹄金21个。
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饼总数已达285枚,在汉墓考古中数量居首位。按惯例,头箱处在内棺和外棺中间,通常会放一些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比如已出土的玉璧。经简单清理,马蹄金上不仅有“上”字,还有“下”字和“中”字。
“我们曾经推测,‘上’字有两种可能:一指“上币”,即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二指马蹄金由上林苑三官(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铸造。但现在看来,“上”“中”“下”放在一起,这两种解释就行不通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杨军说。
还有一大亮点是在马蹄金和麟趾金内,发现有镶嵌物——琉璃。“在古代,琉璃比玉还要珍贵。一方面,它可能是汉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另一方面,自西周开始,琉璃就掌握在皇室成员手中。这种皇室的独特象征,又将墓主人的身份再次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杨军说,当然,最终的证据,有待从内棺中清理发现。“内外棺之间的文物清理完毕后,要再开专家会讨论。是现场打开内棺,还是提取到实验室再开棺,届时视情况而定。”
日前,“秦汉考古视野下的汉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市区举行。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洪城,就海昏侯墓目前的发掘状况、未来的工作重点和文物的研究价值等问题,积极发言,献计献策。会上,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徐琳琳透露,明年将启动海昏侯墓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2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