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艺术中心上个月开门迎客,既能演《剧院魅影》,又可以演“含灯大鼓”,现代艺术和民俗传统在此交汇。图为天桥艺术中心古戏楼。 方非 摄
天桥曾是北京平民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数代“八大怪”艺人在此表演绝活,“宝三摔跤”“小金牙拉大片”“飞飞飞盘杠子”令人津津乐道;作为艺术家的摇篮,天桥孕育了侯宝林、新凤霞、魏喜奎、关学曾等名家……“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盛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悄然褪色。近年来,“复兴天桥”成为各方期待,“新天桥”呼之欲出。
在天桥旧址基础上,东至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内大街,西至虎坊路、太平街,南至永定门护城河,北至珠市口大街,占地2.07平方公里的天桥演艺区近日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上月,历经4年建设的天桥艺术中心开门迎客,“音乐剧之王”《剧院魅影》和著名导演田沁鑫力作《北京法源寺》两部大剧拉开“新天桥”大幕;与此同时,由天桥民俗文化协会牵头,散落天涯的老艺人们逐渐回归。“土的掉渣儿,洋的冒尖儿”,现代艺术和民俗传统在天桥交汇,共圆跨越时空的天桥梦。
传承:“功夫撂下不行”
世人只知“天桥把式,光说不练”,却不知天桥艺人练就绝技的不易。
双伍胡同一处不起眼的破败门脸中,屋里老式挂钟滴答作响,这里是天桥“坛子周”传人周仁喜的蜗居,仅容一人转身的狭小过道塞满演出道具。60多岁的周仁喜忙前忙后,一件件端出他的“宝贝”:一个20斤重的瓷坛和几个布满老旧痕迹的硕大铜坛,前者是他的演出道具,后者则满载从小练功的记忆。
周仁喜很是怀念父亲在天桥撂地摊的盛景。他的父亲周金荣师从清末民初京津一带“耍花坛”名家佫天顺先生,一身绝活赢得了“坛子周”的美名。周仁喜兄弟四人,大哥、二哥皆得父亲真传,是中国杂技团的演员。作为受疼爱的老幺,周仁喜18岁才正式入门,每天凌晨四点雷打不动地练功,常练得脑袋流血流脓,疼得睡不着觉。由于长期顶坛子,周仁喜头顶中央的头发日渐稀疏,头顶从前往后齐刷刷开出一条3厘米宽的“缝”,“彻底不长毛儿了”。周仁喜不好意思地笑。
2003年,周仁喜受聘于老舍茶馆表演耍坛子,风雨无阻坚持至今。他说:“功夫撂下不行,哪天不‘遛遛活儿’浑身都不舒坦。”尽管拿了不少非遗证书和奖杯,周仁喜最大的遗憾却是“坛子周”几乎没在天桥正经演出过一场,“因为没有演出场所”。早前,周仁喜在京郊租了场地带徒弟,徒弟出师了,他却惦记着天桥,又搬回了狭小老宅:“‘坛子周’的根在天桥,如今天桥发展起来,我们终于能回家了,要让更多人能欣赏到老天桥的绝活儿。”
回归:真正的保护是“活保护”
“多少年了,我一直想找回梦里的天桥。”生于天桥,并在天桥街道工作36年的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兴力满是感慨。他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两幅老天桥地图,透过他的讲述,相声、杂耍、飞叉、中幡……市井喧嚣重又生动起来。
天桥盛景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天桥的民俗文化和绝活艺人们逐渐散落。随着正阳门至永定门马路拓宽,天桥桥址不复存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绝活艺人有的进曲艺团、有的改行,民俗文化也随之“断了篇”。
“复兴天桥”道阻且长,而赵兴力认为真正的保护应该是对老艺人的“活保护”,搭台唱戏、培养传承人,“最好的保护就是经常表演”。
契机源于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时任天桥街道办文教科负责人的赵兴力偶然寻访到当时九旬高龄的硬气功“朱氏三雄”传人,经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十余年来,赵兴力和文化志愿者们为“复兴天桥”奔走寻访,通过举办“天桥杯”曲艺赛和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活动,请回老艺人登台献艺,如今已聚集起一支一二百人的老艺人和天桥绝技传承人队伍。
2014年,天桥民俗文化协会揭牌成立,对即将到来新的一年,赵兴力的心愿是能让更多天桥老艺人重回天桥演出,“让京味民俗文化结束漂泊的日子”。
创新:齐心协力发扬天桥艺术
穿过百年历史,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北京首家专业音乐剧剧场的诞生别具深意,包含1个1600座的大剧场、1个1000座的中剧场、1个400座的小剧场和1个300座的多功能厅,兼顾现代艺术与民俗传统。内部惹眼的大戏楼以梁思成编著的《清式营造则例》为据,设计严格按照清式戏楼规制,采用传统材料及工艺建造,门前的市民广场还留有“天桥八大怪”塑像。
《剧院魅影》64场连演,却仍难敌京城音乐剧爱好者们的热情,最高峰时每天约5000位观众入场观看演出。剧中最为震撼的一幕是“巴黎歌剧院顶部水晶吊灯坠落”。这个吊灯重达1吨,由6000颗水晶穿成。技术总监理查德·马丁介绍,2013年在上海站演出时水晶灯下降速度为1.8米/秒,香港站速度为1.6米/秒,而天桥艺术中心舞台达到2.1米/秒,京城观众体验到了最为震撼的剧场效果,足见天桥艺术中心对现代剧场技术的精益求精。
如今的天桥变得“高大上”了,可平民情怀没有丢弃:首个演出季,艺术中心特设约5000张50元低价票;开启“艺术8小时”公益计划,开设公益活动区,每年将举办不少于50场公益展览……西城区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新天桥规划之初就在考虑如何吸引寻常百姓,演艺区内的剧场群从内容到消费都将差别化定位,部分剧场坚持低票价,让普通市民欣赏得起。如今,一系列天桥惠民艺术展、天桥艺术沙龙已陆续举办,请来邹静之、濮存昕、三宝、关山、何晓彬等艺术名家走进群众中。
据悉,天桥演艺区建设将进入第二阶段,设腊竹片区、先农坛片区。天桥艺术中心和艺术大厦之间,由天桥杂技剧场等组成的“天桥汇”正在建设中,定位特色小剧场群,将引入戏曲、曲艺、杂技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老艺人们有望回归“撂地”、展示绝活。“如今,天桥品牌‘土的掉渣儿,洋的冒尖儿’,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将天桥艺术发扬下去。”赵兴力目光灼灼。
(文汇报北京12月2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