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创意产业园内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摄
■本报记者 徐晶卉
驱车到莫干山路,“画风”骤变:满墙的鲜艳涂鸦跃入眼帘,大胆、前卫,就像伦敦街头派艺人的地下铁涂鸦风,一路延绵向前;进入M50创意产业园,“画风”又是一变,进门就能见到一片海报墙,构成了一幅“艺术导览图”,静静地提醒着游客园区内近期的艺术展和活动。
新年里,如果你厌倦了商业区的疯狂促销,厌倦了去近郊旅游的大塞车,不妨到市中心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产业园去逛逛,和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来一个深度接触,感受一下众创空间的人文艺术。
带上相机记录设计之美
M50里有很多海报墙。除了大门口那一整面海报墙,每一栋楼入口斑驳的墙面上还贴着一墙的海报。记者进楼的时候,正碰上一位法国年轻艺术家在墙上“刷新”海报,原来过几天,他的画廊会有一场展示活动。这位法国人用简单的中文告诉记者,海报在这里是一种艺术,“M50里面不流行电子海报,人们喜欢看你自己手绘或者设计的海报,这既是展示,也是一种竞争。”
贴海报的艺术家津津乐道,看海报的游客也是“按图索骥”。“慢生快活”隐藏在M50最里处,然而游客却多得踏破了门槛,许多情侣远道而来,在这里花99元DIY皮艺手作,或者“浪费”一个下午在手工创作空间亲手做陶艺。店主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个艺术空间,传递一种中国设计智慧,“过分装饰是为庸俗,过分简化是为简陋,繁简之间的分寸,如平衡生活的法则,这是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方式”。
在M50赏玩,单反相机是标配。记者注意到,每一个来这里的年轻人都带上了单反,除了园区建筑的艺术设计之外,这里大部分的画廊、陶艺店、咖啡馆、手工艺店都是可以随便拍照,没有人会管束你;商业味道也降至“零度”,虽然店铺里的画作、丝绸等都可以售卖,但连营业员的身影也找不到——店主都静静待在一角凝心创作呢。
逛一天看遍各类艺术
在M50闲逛,发现这里更像一个小世界,除了年轻的情侣和三口之家把这里作为旅游之地,世界各国和地区慕名前来的游客竟占了大半。
来自台北的佘小姐从大门的海报墙开始,就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她告诉记者,她是一位学艺术的大学生,这是第二次来上海,经朋友推荐找到这里。“M50与台北的华山艺文中心有点相似,艺术气氛很浓。”去年来上海的时候,佘小姐还去过田子坊,她认为后者商业氛围更浓,这里则更像纯艺术创业的地方,“上海给我的感觉是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都市,我很羡慕这里的艺术家,竟然有这么大的舞台来展示艺术作品。”
M50是原上海春明粗纺厂等纺织厂房的所在地,在上海传统制造业层层蜕变后,改建成现在的创意园区。记者了解到,最初这种“英文+字母”组合的园区名字不能进行工商注册,但随着沪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和产业发展需要,市工商局出台了“转型发展十六条新政”,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管理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为众创空间品牌效应的延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这几天,“风月舍画廊”正在做一场艺术家作品展,展出的是4位日本前沿艺术家的画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画廊已在M50成立多年,目的是推广日本绘画工艺的风格和趋势。M50创意园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M50吸引了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和我国香港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艺术家,这里既是展示的地方,也是创业的所在,“仅画廊就有100多个,逛一天就可以看遍世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