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庙30号墓中出土的编钟。(资料照片)
从2015年9月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郭家庙曾国墓3个不同地点发掘清理墓葬88座、车马坑1座,出土各类质地文物1100余件,取得多项重大发现。在30号墓中出土的一套春秋早期编钟,为迄今所见能敲出“商”声的最早编钟,考古专家称,“这个发现可改写中国音乐史”。
首次构成“五声”音律系统新格局
“弥补了西周到战国时期曾国历史的缺环,出土了精美漆器及乐器乃至最早的墨实物”,湖北郭家庙曾国墓地曾获评“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郭家庙墓地位于湖北枣阳,属春秋早期墓葬,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积以东周时期墓葬为主,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葬群1.5公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0日在通报“2015年枣阳西周郭家庙墓地考古成果”时说,考古人员在30号墓葬发现了一套春秋早期编钟。这组青铜编钟共10件,合瓦形钟体,保存完整,位置关系明确,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出土数量最多的一套编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队总领队方勤介绍,编钟型式统一、大小相次、音高稳定、宫调明确,正鼓部的音高分别为徵(so)羽(la)宫(do)商(re)角(mi)羽(la)宫(do)商(re)角(mi)羽(la),其中2次出现“商”声,是迄今所见能敲出“商”声的最早编钟。
据了解,西周时期固定音高乐器的宫调系统皆无“商”声,而这套编钟其正鼓部的音高出现了2次“商”声,分别出现在相邻的2个八度里。方勤认为这标志着青铜固定音高乐器的音乐性能由节奏性向歌唱性发展。“至此,中国古代音乐从‘五音不全’发展到‘五音齐备’。”方勤说。
音乐考古专家张翔解释,商代殷墟墓葬出土编钟有宫、角、羽三声。湖北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一套编钟,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有宫、角、徵、羽四声。而郭家庙出土的编钟,年代在公元前700年,加入商声,首次构成“五声”音律系统新格局。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和郭家庙出土的编钟一样“五声齐备”的其他乐器。
这套编钟也属于曾侯家族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一座、马坑2座、车马坑一座,各类质地文物1003(套)。根据出土铜器铭文判断,其国属应该为曾。
方勤介绍,去年9月至今年1月,考古人员在郭家庙墓区新发掘的一座岩石墓,出土了青铜矛等器物,很多特点与此前发现的曾侯墓吻合,推测为春秋早期又一座曾侯墓。
离这座墓穴60米的地方出土的一套完整车马坑,为三车八马配置。其中一辆车配以四匹马,符合天子六驾、诸侯四驾的礼制,且距曾侯墓不远,应为曾侯享用的坐骑。
方勤认为,车马坑中车辆葬于马匹之上的埋葬方式,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葬制相同,为曾国系周王朝正统诸侯国提供了佐证。
前年11月至去年1月,考古人员对曹门湾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确认曹门湾1号墓为曾侯墓,墓主是曾侯絴白。2002年,考古工作者对郭家庙21号墓发掘,认为墓主人是一代曾侯曾伯陭。此次发掘则将这2位曾侯夫人的墓找到了。至此,该墓地已发现3座曾侯墓。方勤称,此次发掘证实该墓地应是埋葬曾国国君及家族的公墓地。
此次发现的中型墓葬多被盗扰。其中,考古人员在一北一南相距20米的一对夫妇墓葬的椁室北部盗洞内发现两件铁器,从形制看,其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方勤说,这表明郭家庙墓地盗挖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了。
此次发现的小型墓葬中10座出土了铜礼器,其中鼎、盆组合常见于淮河流域黄国、息国春秋墓葬中。方勤表示,这说明曾国与淮河流域其他国家在文化面貌上有相似之处。
方勤称,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的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于曾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
文汇报通讯员 胡刚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本报武汉1月1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