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耳机,屏蔽一切声音,静心倾听特殊“语音”,感受听障患儿的世界,并用脚步去实现公益的力量。昨天,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跨国房地产公司凯德集团共同发起举行的“为明天·一起善行”体验式公益活动,在各地爱心大使的带领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武汉五城“同步”,3494名志愿者在2小时、6-8公里的行走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听障患儿的康复历程,用实际行动唤起更多关爱。
“为明天·一起善行”是凯德的年度大型体验式公益活动,长期目标是为我们身边的弱势儿童建立“社区关爱中心”,深入社区持续开展公益。善款来源于凯德中国希望基金,2014年善行的善款用于资助12所全国各地的张杰音乐教室,以音乐启迪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2016年所有善款将用于支持至少五城五所听力康复中心购置听障康复训练教材及教具,首批受益儿童达千人。
早上7:45,爱心志愿者们就从各地汇聚到了上海来福士,以此为起点,途经西藏中路、延安东路、巨鹿路(茂名公馆)、淮海中路(雅诗阁),最终回到上海来福士广场,完成体验。
听障人士带上人工耳蜗后听到的是大量高频刺耳、有杂音的外部声音,需要逐步学会从中辨识有用的信息,从不适应到适应,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对于心灵脆弱的儿童来说,更是不易,他们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心的烦躁与焦急。为了增强志愿者的切身体验,此次活动的三个环节分别对应康复过程的听觉训练、词组累积和语言训练。第一个环节是模拟听障儿童刚刚佩戴助听设备、重建听力能力的阶段,体验者需要从学校课堂和课间的各种背景音乐中辨别出基本音素,音素选定以业内应用广泛、实施极为简便的听觉测试方法——林氏六音测试为基础。第二环节模拟听障儿童开始建立语言概念、掌握有声词汇的阶段,从地铁、商场等实际生活场景中辨识词组信息,体会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和困难性。第三环节是模拟听障儿童迈向与人正常对话交流的阶段,要求在机场嘈杂的环境中辨识完整的句子。每个城市站点均配有专业的康复训练老师,指导志愿者如何在噪音中识别关键信息,从而懂得如何更有效地与听障儿童沟通交流,并帮助他们。2小时、6-8公里,同时还要完成既定体验任务,对大多数参与者是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
志愿者们在全程行走中,亲身体验了听障儿童的声音世界。“周围汽车的马达和鸣笛声几乎被屏蔽,耳边只有耳机里传来的嘈杂噪音,隐约中听到一些词语信息,但模糊不清、难以辨识。”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王玥侧着耳朵一直沉浸在倾听中。“听力的恢复训练确实艰辛不易,今后一定会更加关注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听障患儿这一弱势群体。”来自五城的志愿者,每一人完成挑战任务,凯德就以其名义捐出200元善款。此外,凯德还发起线上点赞和凯德星会员捐积分,凯德配捐的创意互动公益行动。此次凯德共捐赠百万元善款。凯德集团首席企业服务官兼凯德希望基金执行董事陈成才先生表示:“集团于2005年设立凯德希望基金,至今已成立十余年。持续帮助弱势儿童、扩大社区关爱中心、搭建日益广泛的社会公益平台,是凯德长期的公益实践方向。我们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公益创新模式,让更多的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帮助弱势儿童的快乐成长。”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表示:“现在弱势儿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让关注变为切实行动至关重要。自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凯德中国希望基金进行战略合作以来,已建立了五个长期发展的核心项目:凯德希望小学、凯德育才、凯德•我的第一个书包、凯德•残疾儿童康复计划和凯德•儿童关爱计划,都是以切实行动为基石帮助贫困弱势儿童,我们也乐见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涌现。”
中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听力残疾儿童13.7万,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儿童约11.5万(占总数的84%),先天性发病率千分之三,每年新增超2.3万;后天因错用药物、高烧等导致耳聋。其中超过一半的聋儿家庭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专业科学的康复教育是目前中国的急缺资源,对听障孩子们来说,“早干预,早治疗,早训练,早康复”把握康复黄金期,尽早得到言语刺激,才可以掌握听、说的能力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