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鹏 通讯员焦苇)30多名“老朋友”组成的舞蹈团,以整齐的踢踏舞带给观众热烈奔放的活力之美,上演了精彩的老年版“大河之舞”。昨日,“金色年华,幸福上海———2016上海老年教育迎新风采展演”走进上海大剧院,旨在体现本市高端公共教育平台为普通市民,尤其是为老年朋友提供终身教育服务、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宗旨。
杜伟秋是经常参与重大军事科研项目的导弹专家,也是剪纸艺术“发烧友”,并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剪纸”的代表性传人。他退休后回到家乡颛桥镇,成为社区教育讲师团教师,培养了一批剪纸教员。剪纸艺术在颛桥蔚然成风,成为当地特色文化。昨日的晚会中,杜伟秋讲述了自己从科技专家到剪纸名师的故事,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从1985年上海市离休干部进修学校和上海老年大学成立开始,本市的老年教育走过了30年的历程,老年教育已构筑起“市、区县、街镇、居村委”四级教育网络,形成了“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融合互补的开放性格局。仅就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中开设的数万门课程来划分,就包含了知识型、技能型、休闲型、保健型和综合型等五大类,而休闲型中尤以文化艺术类教育深受老年朋友喜爱。
目前,全市老年文化艺术类教育包括了声乐、舞蹈、戏曲、器乐、时装表演、摄影书画、说唱朗诵等七种比较常见的课程,其中,老年人最喜欢的是声乐和舞蹈类课程,参与人次占学员总数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