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是逗乐?还是引领?创新真的很难
几位演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在一起去看话剧《糊涂戏班》时,有一幕让他们非常感慨。“在那台戏里,演员穿着性感的内衣表演,表达的主题是解放天性。但对我们滑稽戏来说,这么做是不可以的。有时想稍微突破一下,但也会考虑是不是会有人反对。”
阮继凯说:“这是一个引领的问题,不能观众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现在很多的艺术是被观众牵着鼻子走,观众喜欢在台上听到一些荤段子、一些粗口,他们就可以迎合观众。我们不可以这么做,现在的观众群体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如果这个时候再肆无忌惮地说这个说那个,反而会流失更多的观众。”但徐祥和阮继凯还是表示,他们年轻一代也想在滑稽戏的表演方式和题材上做一些创新。
徐祥说:“像姚慕双、周柏春老师当时有拉黄包车、学英语,那个时候主要的代步工具是拉黄包车,那个时代英语刚刚普及,所以这些题材是十分贴近时代的。但现在是汽车年代,再演拉黄包车,就是亵渎老先生的东西。现在的大部分滑稽戏还是在啃老的,老的东西的结构一定要保留的,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拿过来,要在题材上有突破。”
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为了解决长久以来的剧本难,他们除了新招入两位专职编剧外,还要求这批滑稽班毕业的演员们自己创作剧本。“一个季度要求他们交一次。最开始,从临摹老作品做起,根据经典作品的结构再套点新素材,一些退休老编剧也时不时地回来帮助他们改进。”
语言的根,需要文化来浸润
许多人说,语言障碍是滑稽戏发展的老问题,其实仅仅纠结于语言,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为何《栋笃笑》、《海派清口》都能风靡一时?语言障碍并非单纯的症结所在。语言的根,需要文化来浸润,简单点来说就是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成为它的土壤。
姚周时代,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所以得到观众的追捧。如今,观众更加需要这些作品来丰富精神生活,去消抵那些低俗无聊的碎片式作品所带给人们的精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