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过去开设讲座时的场景。(上海交大供图)
“难! 严! 美!”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们用这三个字来形容开设于建校之际的数学课。这门有120年历史、跨越3个世纪的课程被上海交大学生称为“霸王课”。
为了能够选上数学课,不少上海交大学子深夜零点坐在电脑前刷屏;原本120人的数学课,常常有学生自备“小板凳”坐在第一排,教室里最多挤进200人。究竟是什么秘诀,让一堂数学课上了100多年还好评如潮?昨天,在“学在交大———交大有门数学课”座谈会上,数学系的专家教授们为此解密。
“旧题重出”依然难倒学生
胡明复是国内第一个数学博士,早年就读南洋公学,留美归国后执教交通大学。他教课非常认真,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一次月考中,他设置题目是计算圆环的惯性矩,这是考查学生掌握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因为出题太难,一半学生不及格,大家纷纷请求重考。
没想到重考卷子竟然是“旧题重出”,即便这样,仍旧很多人考得不够理想。这件事让学生们明白,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担任上海交大数学系教授的裘兆泰有一个改不掉的习惯:凡经他批改的试卷,几乎每道试题都有批注。有的改正错误,有的指出方向;即便回答正确,他也会写上几个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试题中,如果出现错别字,也会被裘兆泰扣分。有趣的是,就算如此“霸道”,从没有学生找裘教授来讨要分数。
破译密码,体味数学乐趣
上海交大科学学院首位院长、物理学教授裘维裕重视数学研究人才的培养,还开设“科学思想史”课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思想尤其是数学与物理学思想的源流和演变,以培养研究数学的兴趣与方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在上海交大就读时,曾听过武崇林教授讲授的代数与实变函数论课,对于现代数学尤其是实变函数论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一边向老师们请教,一边在课外刻苦自学了几种现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在数学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系教授乐经良为了讲解数学中的混沌现象,借用了电影 《侏罗纪公园》 的情节。他还将数学中与密码相关的知识与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串联,并在课堂上自己设置一段密码,请同
学们解密。有的学生五一长假不休息,就为了破译一份密码。学生说:“做这样的事情很苦,但是苦得很快乐。”
为爱好数学的学生设置荣誉课程
在1930年之前,上海交大是全国唯一设有数学系的工科大学。彼时,上海交大成立数学系志在改进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赴美学习之前,钱学森便在上海交大打下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他的导师冯·卡门赞叹不已:“我发觉他想象力非常丰富,既富有数学才华,又具备将自然现象化为物理模型的高超能力,并且能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如今的数学课堂上,上海交大的教授们同样注重将数学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实验》 课程的设置便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目的。
据悉,上海交大的数学课又在进行新的探索。上海交大数学系本科生四年要修满约170-180学分,而这一数字在美国顶级高校则为120学分。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励建书说,学院将降低学分要求,并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设置一套荣誉课程体系。凡是修满一定学分的同学,其取得的毕业证书上将标明“荣誉学生”的标识。
文汇报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