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张懿)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资讯类App的诞生本不该得到太多关注,但谁让它背后闪动的是阿里巴巴的身影呢?本周,就在阿里巴巴巨资入股“第一财经”后的10个月,双方合作的一款新媒体APP“DT财经”正式上线,主打的概念是做“数据新闻”。这不仅是一次媒体改革尝试,更体现了阿里的大数据战略意图。
传统的新闻报道,或许是以事件、人物等为主要元素串联而成的,但数据新闻的主干就是数据本身。身为“阿里系”成员,第一财经的记者可以直接接触到阿里巴巴旗下大量的数据资源,一些“大数据”与新闻的融合模式已得到初步的展现。
比如,去年天津港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通过分析滴滴打车的数据,记者在一则数据新闻中,以图文形式揭示了当地的交通堵点与用车需求缺口。另一则数据新闻事关“爱情经济学”——记者分析淘宝的交易数据后发现,在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国人对玫瑰花的需求比西方情人节更持久。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在媒体领域积极行动,参股或收购了第一财经、南华早报、财新传媒等知名品牌。对于外界的猜测,阿里相关高层坚决否认自己对时事报道有兴趣,表示只是关注商业机会。
实际上,在阿里近年来的投资动作中,媒体的确只是一小部分,阿里系不断扩张的版图,已经涵盖了电商、社交、金融、物流、移动互联网、O2O、云计算等。如何理解这庞杂的投资?一个猜想是:阿里此举是在为大数据时代布局:当它在各个关键行业都拥有关联企业、掌握关键的用户数据后,“阿里系”就有机会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数据帝国;之后,就像苹果公司经营自己封闭的iOS生态一样,阿里也能在一个由其主导的大数据生态中获得高额收益。
大数据在马云心中的地位,可以通过他去年的一次公开演讲来体会。当时他说,未来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
从这个意义出发,阿里一直是在收购未来的“数据油田”,而且成效卓著。业内公认,阿里目前掌握的数据资源和数据质量,在国内几无对手。
以大数据的视角观察阿里系,大部分成员都是数据源,但媒体却是个例外,而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例外。实际上,就在马云发表“数据=石油”的战略性表态后仅仅一个星期,阿里巴巴就宣布向第一财经传媒投资12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如何看待媒体的价值?10个月前,阿里与第一财经宣示的合作愿景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这个说法相对模糊,而这次借“DT财经”的发布,外界有机会进一步观察。
在这个场合上,第一财经董事长李蓉说,阿里拥有最丰富的商业大数据,第一财经拥有上千人的内容生产与分析团队。合作后,双方能通过数据挖掘,提高整个商业世界的运行效率。实际上,不久前,双方已经新成立了一个大数据研究机构,以集聚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人才。
第一财经新媒体负责人黄磊的解读,或许更加清晰和直接。在他看来,传媒之于大数据有三大价值:数据新闻可能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第一入口”,传媒品牌能为大数据的价值提供有力的背书,传媒机构能为数据交易的双方提供对接的平台。
可以说,传媒对于大数据的意义绝非是发几篇报道。当然,要让大数据与新闻形成“黄金交叉”,仍然需要实干、远见与耐心。实际上,现在,大数据在整体上仍缺乏商业模式,除了征信等极为有限的领域,大家都不太清楚怎么靠大数据来盈利。相对而言,数据新闻的价值相对还算清晰,比如,花店老板应该会对那则关于玫瑰花的数据新闻感兴趣,并为之付费。
在拥有足够的媒体资源后,阿里的大数据生态变得更加完整。或许正是凭借这一份自信,在入股第一财经的同时,阿里巴巴彻底改变了自己在大数据方面一贯秉持的开放态度。马云当时宣布:原则上,阿里的数据只提供给其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只在阿里系内部共享。
这种态度在业内一直受到非议。这次,甚至连受邀为“DT财经”捧场的两位嘉宾都在发布会现场公开质疑。凤凰网总裁李亚、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表示,阿里垄断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它最该考虑的是如何向社会开放这些数据,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