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5月6日武汉专电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覆盖110个重点贫困村,建成80多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2000多个星级农家乐,每年直接承载30多万人脱贫致富,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通过旅游带动扶贫,五年累计减贫76.2万人。这是记者从刚刚结束的湖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获悉的。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狮子关风景区内的漂浮式“水上栈道”日前建成。新华社发)
48岁“背篓哥”脱贫征婚
这几天,湖北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营上村的刘成松成了网络红人———当地媒体正张罗着帮这位48岁的“背篓哥”征婚:女方能生育,或者带着孩子过继入户,离异、丧偶者不拒,必须是真心想来过日子,要对父母孝顺,要能和父母一起生活。
被人称为“背篓哥”的刘成松过去是村里有名的“穷光棍”,常年在大山里种地、放牛,与父母同住在仅40平方米的木质板壁房中。房屋坍塌后,一家三口住了半年的帐篷,靠着低保过日子。现在,他不但建了一栋近3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攒下了40多万元存款,在恩施大峡谷景区有一间商铺,兼职景区向导,家里还种了8亩地。
刘成松的变化得益于营上村的5A级旅游景点恩施大峡谷,2008年恩施大峡谷被开发成景区,刘成松发现大峡谷山多坡陡,就做拐杖卖给游客,有一年国庆节期间,一天就卖了上千根拐杖。
卖了3年拐杖后,刘成松又背起了土家汉子的背篓给游客背行李、背娃娃,给游客讲解景点的奥妙,不少游客额外掏钱雇他做向导。后来,恩施大峡谷景区进一步开发,刘成松获得一笔征地款。前两年,刘成松通过抓阄的方式以较低的价格从景区租到一个小卖铺。以前,家中贫困无人愿嫁,更无人帮他“牵线搭桥”。现在经济条件已不再是障碍,他渴望成个家。
据介绍,去年有村民帮他介绍了一位隔壁县市的女性,但女方要求他在市区买房生活,被他拒绝,因为他要跟年迈的父母一起生活,守着大峡谷的营生。他现在希望找个老伴共同开始新生活,让父母安享晚年。
一个景区带富一方农民
“没有大峡谷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刘成松说。刘成松所在的营上村倒灌水组54户人家,每户至少有一个人在景区工作。
今年“五一”小长假,恩施大峡谷游客如织,共接待游客48347人次,同比增长12.99%。在通往恩施大峡谷景区的路上,沿途大大小小的农家乐遍布,其中最有名的是向明富的“女儿湖客栈”。一拨又一拨的用餐者让客栈老板向明富从早忙到晚,嗓子都嘶哑了。
2010年,在外务工的向明富看准大峡谷景区发展带来的商机,回到老家创办了女儿湖客栈。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吸纳周边贫困乡亲就业50余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近50户。
恩施大峡谷周边的营上村、木贡村、前山村现在有600多位村民在旅游公司就业,1000多位村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景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3个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跃居恩施市前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集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生态功能区于一体。近年来,恩施州立足资源优势形成了地质科考、民俗文化、生态乡村、山地康体、硒游养生五条旅游环线,现在,恩施4A以上景区达到16家,其中5A景区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