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懿)科创中心“22条”政策发布已有一周年,受益于不断完善的环境与生态,创新创业正在上海快速升温。昨天中午,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走进电台直播间,围绕科创中心建设的话题,在“市长热线”节目中与听众进行了90分钟的交流。他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市新注册的企业超7万家,同比增长超过20%;目前,全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已达到450个,其中90%以上都是民企和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的。
企业注册数是衡量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周波表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新注册企业不仅数量显著增长,资金量的增幅更超过40%;同时,本地创业者人数也比过去有了明显增长。这一现象,与上海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创业环境,扶持众创空间,完善政府管制等密切相关。
自科创中心建设酝酿与启动以来,上海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核心就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周波表示,国企在上海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为激发他们的活力,上海出台了“三个视同于”的新规,简单说,就是凡是国企投资创新业务、兼并收购创新团队、进行海外并购等活动,相关投入经认定后,都可视同于利润来考核,此举直接给国企经营者“松绑”,让他们敢为创新冒风险。政策出台后,成效明显,周波以上汽集团为例表示,目前上汽已在美国硅谷设立了风投基金,同时,在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是上海重要的创新主体,他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科技成果转化难。为鼓励他们,上海简化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报批手续,将审批权直接下放到学校和院所,并明确规定研究团队最高可获得转化收益的70%,比国家规定高20个百分点。
创新活力最重要的源头就是中小企业,在周波看来,这是一个在国内外“概莫能外”的事实。为帮助这部分最有活力的创新群体,上海出台政策,从场地、资金等各方面进行扶持。目前,全市已拥有450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其中90%是民营。对于众创空间,周波明确表示,政府最关注的不是“高大上”,而是草根,想方设法帮创业者降成本。比如,上海已修订政策,允许“一址多照”,也就是允许多个初创企业在同一个地址下注册;为完善创业生态,上海通过设立政府牵头的创投母基金、提供更优质的创业辅导等方式,帮助提高草根创业的成功率。
“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这是市委书记韩正在许多场合都曾强调的一个观点。谈到政府管制话题时,周波援引了这句话。他表示,在创新活动中,上海政府的角色是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做好服务。政府在创新中的投入,主要是基础性、战略性,以及市场缺位的领域;退出时,将遵循原价退出、不赚钱的原则。而在人才评定、成果认定、园区规划、众创空间的评审等具体事项中,政府也在努力退后一步,只做规则制定者,而将评判权力交给市场。比如,在人才评定方面,上海正努力借助于薪酬或是“是否拿到过创投资金”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在科技成果的认定方面,政府正尝试“跟着创业大赛走”,或是“跟着风险投资走”。
周波表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聚集全球一流人才和团队,在重大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他表示,科创中心建设比“四个中心”建设难度更大,时间更久,将跨越2030年、2050年,甚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