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如何诞生?第一部党章为什么被埋在一座衣冠冢里? 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有什么标准?
昨天下午,“传承到永远”———第四届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决赛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团市委、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办,由文汇报社新媒体中心、上海东方宣教服务中心承办。
决赛中,来自上海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5名讲解员,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爱国故事、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把评委和观众带回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让人们感受到身边的爱国主义力量。
“讲解员的队伍十分年轻,选手们的演讲结合自己的场馆和个人体验,内容丰富多样,十分生动。”担任评委的上海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这样评价这次大赛。
重温共产党先烈的热血与智慧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百年积淀的“红色印迹”,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源头,是上海最为珍贵、恒久的精神财富。现场不少讲解员为大家诉说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中共四大纪念馆的李欣曈讲述了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动五卅爱国反帝运动的重要关头,扛着巨大压力创办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的故事。“作为一名讲解员,只有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李欣曈赛后感慨,每一次讲述,她都能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热血赤诚与亿万人民的无穷力量。透过李欣曈激情昂扬的演讲,9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体里涌动着的热血与力量,也震撼了在场的每位观众。
中共党员不仅有热血和激情,而且还有智慧。来自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雷佳颖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展示中共党员聪明才智的故事———中共早期党员张人亚和他的父亲巧妙利用空坟墓,完好地保存了中共党章。正是凭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勇敢,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和无比忠诚,今天我们才能够看到现存的二大文献。
感受当代楷模的榜样力量
除了党的光辉历程和英烈的英雄事迹,不少当代楷模的故事也在讲解员们的演讲中焕发新的活力。
因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好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感人事迹屡屡被媒体报道。而来自龙华烈士陵园的讲解员杨茜,再次通过邹碧华生前生动的工作细节让大家感受到这位司法改革的领跑者对工作的鞠躬尽瘁。“时至今日,书房的这盏灯依然亮着,因为他的妻子坚信,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动情的演讲让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来自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的讲解员许多则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作为一名党员,许多一直在思考,新时期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直到她来到虹储居民区,听到“小巷总理”朱国萍的故事……投身基层工作20多年来,朱国萍始终“眼里望着居民、脑中想着居民、心里装着居民”,这样凝聚光、凝聚热、凝聚心、凝聚爱的好干部正是值得许多看齐的榜样。
讲出好故事,传承爱国情
60年前,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至今仍在使用,令人惊叹。来自江南造船博物馆的讲解员张樱,现场讲述了江南造船厂创建初期,一线工人们“匠心筑梦”的故事。“蚂蚁啃骨头”、“蚂蚁顶泰山”、“银丝转昆仑”……面对匮乏的物资,工人们凭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攻破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嘉定的一家普通汽车配件厂里,一位普通打工妹在一线钻研探索,20年的时间里陆续取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创新很神秘也很寻常,看是否有那双发现和洞悉的眼睛。”嘉定劳模风采馆的讲解员张露允结合着视频生动讲述了“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之一李凤娟的故事。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浪潮下,李凤娟这样最普通的一线职工,就如同一朵朵浪花,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可贵品质正通过一代代中国人默默传承,并将继续传承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