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建筑师文森特·嘉利宝为未来巴黎设计的仿生绿色建筑“竹巢塔”。(资料图片)
提起现代城市,人们总是联想到高耸的摩天大楼和成片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现代城市同大自然似乎是截然对立的事物,丝毫搭不上边。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正从大自然的智慧中寻找灵感。据英国《卫报》报道,近日在澳大利亚“2050年的城市”活动中,昆士兰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讲师谢丽尔·迪莎博士大胆预测,未来的城市会比现在更类似自然环境,更具有适应性,并更加实用,保护市民免遭恶劣天气、环境污染、以及病毒性疾病的侵害。
仿生学是人类借鉴大自然智慧的典型代表。这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它认为动植物以及整个地球的自然演化过程在工程学上都是莫大的成就。自然系统能够良好地运转,那些失败的案例则仅存在于化石记录中。
但人类的学习赶不上大自然的伟大造化,距离达成谢丽尔的预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海底,某些生物会自行发光,可人类却不得不依赖电灯泡。”谢丽尔说。
然而,还是有部分科学家在从事仿生学方面的研究,向谢丽尔所预言的方向迈进。谢丽尔提到了美国科学家珍妮·班娜斯创办的非营利机构仿生学研究所,在这个研究所的网站上,列出了1800多项仿生学在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其中之一是东门中心综合体。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这个综合体是当代建筑仿生学的代表作品,其设计借鉴了白蚁为其巢穴降温的方法。无论外界
气温如何变化,白蚁蚁穴内的温度却惊人地稳定。东门中心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以风机抽取凉爽空气,输送到每个办公室。该中心的中间另建有侧通道和垂直隧道,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这里向上抬升,并经由对流作用被排出大楼外。新旧、冷热空气如此循环往复,有效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并改善了空气质量。
由于省去了进口空调设备的费用,东门中心初投资节约了350万美元,约占
总投资的10%,运行耗电量仅为同等规模常规建筑的10%。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让利于客户,房屋租金比相邻建筑低了20%。
“绿色办公楼”的日渐增多,更显著地体现了“将自然带到城市中去”的理念。在“绿色办公楼”中,绿色植被覆盖了办公楼的各个角落,不仅打破了由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传统办公楼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降温作用。
东京宝圣那人才服务集团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在这家集团里,水培和土基栽培的200种蔬菜和稻米在办公场所里生长,西红柿秧就悬在办公桌上方,柠檬树则将办公桌分隔开。这些作物长熟后直接送往员工餐厅。
在人类居住史上,城市建筑环境是个相对晚近的现象,而自然界的演进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正如曼彻斯特建筑学院生物结构实验室主席格雷·格基夫所言:“这个星球上,只有一样东西是可持续的,就是生命本身,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十亿年。可持续建筑须是有生命的建筑”。大自然告诉我们,经过亿万年演化筛选出的生命智慧,在生态意义上远优于人工创造,人类应更多地向自然界学习创新,并借此为自身造福。
文汇报记者王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