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枢纽提前5天完成水位消落,腾出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三峡集团供图)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通讯员 陈立立
长江干流正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流域今年3-5月水雨情主要特征与1998年十分相似,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今天在武汉召开的长江汛情通报会上称,沿江各地正以防御流域性大洪水作为今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的目标,确保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防洪安全。
雨情水情水位均超历史同期
今年以来,长江流域汛情灾情呈现入汛早、来水多、底水高、汛情急等特点。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介绍,今年3-5月,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两成。受此影响,长江流域来水较近30年均值偏多,其中宜昌站偏多六成,汉口、大通站偏多四成左右,两湖来水偏多五成多。与1998年同比,宜昌站来水偏多近八成,汉口站偏多近三成,大通站偏多近一成,洞庭湖城陵矶站偏多近两成。
长江中下游干流平均水位较历史同期偏高,城陵矶、汉口、湖口、大通站与近30年同期均值相比,偏高2.48-1.86米。与1998年同期均值相比,偏高1.5-0.15米;与1954年同期相比,偏高2.77-0.97米。
3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先后发生了16次较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已有36条河流56站出现过超警洪水,部分站点多次超警,最大超警幅度在3米以上。截至6月4日,长江流域共有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8个省份、297个县(市、区)受灾,因洪涝灾害造成8人死亡,4人失踪,致灾原因主要是强降雨导致的房屋倒塌和山洪灾害。
陈敏告诉本报记者,今年5月下旬,长江水利委员会基于春季以来的水雨情及影响气候因子等特征,对主汛期6-8月水雨情预测进行滚动补充分析,综合预测结论仍然认为:长江流域主汛期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特别是长江中游局部地区偏多五成以上,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洪减灾体系仍存在短板
对此,陈敏在长江汛情通报会上说,长江防总已经要求沿江各地以防御流域性大洪水作为今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的目标,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确保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防洪安全。
陈敏介绍,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全面提速,三峡及长江上游一大批控制性水电枢纽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长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初步形成,流域整体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发生常遇洪水,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可安全度汛。
应对可能遭遇的超1998年大洪水,将充分利用河道下泄洪水,对于超过河道泄流能力的洪水,利用三峡及上游已建的控制性水库进行拦蓄并配合运用中下游的部分蓄滞洪区,可以基本保障长江流域总体防洪安全。
陈敏介绍,三峡水库自2015年12月22日开始逐步消落水位,6月5日14时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45.79米,提前5天完成了汛前消落计划,可以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库容。截至6月6日8时,三峡水库以上尚有近10座水库共约13.4亿立方米库容待消落,将于6月中旬提前完成消落任务。
陈敏表示,从前期防灾抗灾工作来看,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灾害时有发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依然存在短板。他说,三峡工程虽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但相对于巨大的超额洪量仍显不足,如遇1954年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仍需运用蓄滞洪区分蓄约340亿-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但蓄滞洪区建设长期严重滞后,分洪难度大。此外,不少重要支流和湖泊堤防还没有加固,一些连江支堤与长江干堤没有形成封闭保护圈,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刚除险加固的水库未经大洪水考验,还有不少中小型水库需要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难度大。
(本报武汉6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