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投贷联动试点方案将亮相,推动支持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
■本报记者 李静 唐玮婕
备受期待的“投贷联动试点”即将迎来实质性进展。记者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昨天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沪上入选首批试点的三家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已经全部完成了方案,上海银行业投贷联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预计本月底上报中国银监会。
上海银监局方面透露,下一步将深化“创投型”信贷机制创新,推动专营机构与创投子公司落地,争取形成有上海特色的投贷联动机制。以投贷联动“粘合”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金融支持点前移到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
突破投与贷之间的那根红线
所谓“投贷联动”,是指银行除了传统常规的贷款支持,以类似投资股权的方式,对创新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这种“股权投资+债权融资”联动服务,能有效缓解银行给科创企业放贷的高风险,也让银行有望分享科创企业高成长带来的收益。这一模式也被业内公认为是商业银行支持早期科技企业的一招“绝技”。然而,出于风险、监管等方面的考虑,国内银行的投与贷之间一直画着红线。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印发了 《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上海共有三家银行入选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0%。
要让投与贷真正联动起来,离不开机制创新。如果套用传统的银行对于贷款业务的审查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又会重新陷入融资难的困境。为此,上海为科创企业融资量身打造了“六专机制”和“新三查标准”两大体系,鼓励商业银行执行具有“创投基因”的信贷标准与流程。
所谓“六专机制”,即指专营的组织架构体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专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专项激励考核机制和专属客户的信贷标准。而“新三查标准”则是在借鉴创投机构做法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执行具有“创投基因”的信贷标准与流程,具体来说,贷前调查可参照创投机构筛选客户方法,以技术优势、专利质量、研发与管理团队稳定性、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等要素划分客户并评级,开展营销和客户准入;贷时审查建立单独的审批渠道和审批流程,配置专职审查人和审批人,必要时,审批权可下沉前移到科技支行等基层经营单位;贷后检查可利用风险投资等合作机构的渠道掌握信息,将企业成长性和后续融资进度等持续经营和融资能力也纳入判断标准。
坚持以贷为主、以投为辅
“投贷联动试点,首先要在理念上明确,形成有别于传统信贷的新模式。”上海银监局法人银行处副处长林学冠表示,结合国际经验和沪上银行业的实践,上海银监局总结了开展投贷联动必须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必须坚持以贷为主、以投为辅。商业银行不是投行,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原则是不能变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从而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
其次是重视专业化经营和机制创新。林学冠指出,投贷联动与传统信贷业务有本质区别,在国外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也是少数,包括硅谷银行,而且他们只在专业领域进行工作,有很高的专业化水平,所以上海银监局要求试点机构建立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投贷联动试点。
第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创新。投贷联动是一个新事物,其风险管理模式与传统银行业务有很大的差异,试点银行应深入探索风险补偿和风险隔离等重要风控机制,审慎管控风险。
下一阶段,上海银监局将指导试点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尽快推动专营机构与创投子公司“落地”,形成有上海特色的投贷联动机制。按照市场主导和政府支持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市政府各部门提出的风险分担和支持方案,形成多方联动机制。首批三家试点银行要通过选择适当的重点目标客户、主要业务模式、重点合作机构等方面,努力探索建立合理且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贷联动业务发展模式,实现“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