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70公里处,是浙江省连接上海的第一站,从上海虹桥站乘坐高铁仅需20分钟。高铁经济使这座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的意境之美重新演绎升华:传统与现代彼此交融,产业与城市彼此融合。
匠心雕琢,江南意境之美
烟雨长廊、石拱桥、流水人家,西塘古镇的江南韵味,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及众多游人纷至沓来。古镇之所以千年魅力不绝,与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细腻精致的水乡建筑风格是分不开的。江南之美的精髓在于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勾勒出的是江南人民对天、地、水之融合的解读与表达,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此生根发芽。
现如今,在传统江南水乡发展模式逐渐走向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市已发生了很多深刻而广泛的变化,那种变化,不仅仅是城市面貌上的,更是一种城市气息上的,因为人们的精神面貌或是生活环境都应是与时俱进的。
嘉善的南部新区--嘉善高铁新城,是高铁经济下的产物,但绝不是工业化大跃进式的钢筋水泥铸造成的盒子。江南水乡特有的美景在高铁新城内得以提炼并继续着淋漓尽致的演绎,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与商业需求。在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和产业结构上接受大上海的辐射,但在生态环境、人文传统等方面则坚持了嘉善自身特色,延续水乡生态环境特色。基础配套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文化环境保留自身特色,是嘉善高铁新城在打造伊始的初心。
城内密布的水网,发达的滨水岸线交织出了众多绿带和景观组团。“一廊、两核、三点”的景观结构与“两横、两纵、三环”的水网体系相叠合,辅以舒适的步行动线,营造出触手可及的生态环境,串联出处处皆绿,移步换景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
一砖、一瓦;一水、一景。展开嘉善高铁新城的卷轴时,展现的是如画般的写意江南生活之城。整座城水系围绕、绿树成荫,无不体现着匠心之道的精髓所在,体现着对江南传统之美的敬意。嘉善规划展示馆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太湖石相得益彰,城市门户新中式建筑与江南竹林交相辉映,白墙黛瓦的商业水街融合了“文化、互动、跨界”体验,现代产业集群在云湖的倒映中焕发活力,城市之魂犹如樱花大道上的樱花、银杏、香樟……散发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气息。
匠心布局,产业升级之路
细腻与精致,是匠心精神的精髓所在,早在宋代,嘉善的木雕工艺就以其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千百年来,延续着这份匠心精神,木业一直是嘉善的传统产业。嘉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进口木材辐射全国各地的中转基地,2000年嘉善提出了由“木业大县”向“木业强县”跨越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木业企业也将生产基地陆续迁到嘉善。
随着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大幕的拉开,嘉善传统木业也面临着转型提质的时代要求,如何改变部分“低小散”的现状,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向更高端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木业只是嘉善传统产业的一个代表,目前,嘉善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搭建平台、产业互补等一系列尝试,已在转型道路上起步。
2016年4月发布的 《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嘉善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期。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嘉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嘉善利用背靠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集聚创新产业,发力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时尚设计、智能制造,作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无论是嘉善县政府、还是嘉善高铁新城的运营商华夏幸福,都本着工匠精神,从当地产业需求出发,精益求精,注重创新驱动,大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高铁新城内的创业园主动吸纳上海的创新创业资源,提高众创孵化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园区环境,从而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从提供产品向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的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据着半壁江山。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而现代服务业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如今的嘉善,东有新兴产业区、西有休闲居住区、南有高铁商贸区、北有旅游景区、中有城市功能核心区,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在城市规划中纵横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