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70%左右”———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随着上海在全国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动能面临重大切换。近年来,上海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发展,让新动能逐渐接棒。
从抓大项目到激活“草根”创新
发个短信到10086,自动回复是由智能机器人提供的。朋友聚会先看看点评,顺便来个团购……这些热门应用背后的上海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其所代表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上海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亮点。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表示,过去几十年,上海在抓大项目落地方面成效显著,大飞机、大汽车、大钢铁都是代表。随着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央对上海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发展“四新”经济、激活“草根”创新,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
美钻石油钻采,是上海一家专攻水下油气钻采设备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过去,国外供应商在深海采油装备领域长期垄断,给中国开发南海深水油气田造成了很大困扰。美钻通过自主研发,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南海流花11-1油田取得重大突破。
在上海,像美钻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统计显示,虽然今年以来经济整体下行,但上海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增速达到两位数,经济运行维持较高质量。
去政府主导去产业定位
“四新”经济的“新”,不但体现在技术和模式上,更体现在发展路径上。
首先一个特征是放弃政府主导。不同于过去某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带有较强的政府主导意志,“四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需求的力量。
今年7月,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赴南太平洋开展科学考察。“张謇”号首航费用依靠市场化运作,由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等通过自有资金和社会募集资金承担。
“载人潜水器研制过程中所开发的蓄电池、浮力材料、水下电机等,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彩虹鱼公司董事长吴辛表示。其代表的“民间资本+政府支持”、“科学家+企业家”等全新模式,已引起广泛关注。
其次,淡化了产业定位。“四新”经济本身代表着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只有充分留白,允许企业盲人摸象,才能实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效应。
钢铁业龙头宝钢集团,近年来就跨界切入互联网领域,玩起了钢铁电商。去年,宝钢集团设立欧冶云商,在信息服务、加工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满足终端客户需求。今年上半年,欧冶云商第三方交易的钢材结算量达到近800万吨。
优惠政策做“减法”,营商环境做“加法”
发展“四新经济”,政府不搞主导,但必要的服务和引导不可或缺。简单来说,就是要在优惠政策上做“减法”,营商环境上做“加法”。
据统计,全国每三个新药,有一个来自上海张江。这背后的重要推手,是政府搭建的公共研发平台。一个创业者只要有想法,在张江用不着建实验室、买设备,完全可以用公共平台做研究,由此带动了生物医药在上海的高度集聚。
“目前,包括人才服务、科技融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在内,张江高新区已拥有98个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创新促进处处长马文刚告诉记者。
同时,上海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依托既有的工业园区、服务业功能区,加快推进“四新”经济载体建设。去年下半年,上海首批50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名单出炉,覆盖高端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互联网教育等30多个领域。通过人、钱、地的要素整合,上海的“四新”经济将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
新华社记者 何欣荣 陆文军(据新华社上海7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