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获得总统提名后,通过视频向会场内的代表发表讲话。东方IC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张松
当地时间7月19日,正在克利夫兰市举行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投票,正式选举产生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作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当天还公布了新的竞选纲领,激烈批评奥巴马政策,并提出融合了特朗普主张的内外政策。
党内高层与特朗普的政策分歧仍在
19日晚,来自全美50个州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海外领地的代表团逐一公布投票结果。特朗普获得1725票,遥遥领先其他候选人,并远超席位过半门槛获得提名。最后退选的参议员泰德·克鲁兹获得475票,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卡西奇获得120票,参议员马克·鲁比奥获得114票,本·卡森、杰布·布什等初选候选人只获得个位票数。
将于21日晚登台演讲的特朗普在获得提名后通过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发表讲话,承诺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把流失到海外的工作机会重新带回美国,重建美国军队,加强边境管控,消灭“伊斯兰国”和恢复国内法律与秩序。此外,共和党最具实权的领导人之一、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登台发表讲话。他将矛头直指希拉里·克林顿,批评后者在班加西、邮件门等重大问题上说谎,不够资格当选美国总统。瑞安也呼吁共和党人团结一致,从民主党手中夺回白宫并继续维持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
不过分析人士发现,瑞安在讲话中只提到特朗普两次,其余时间都用来阐述共和党政策观点,将共和党塑造成一个在经历奥巴马八年任期之后可以给美国带来改变的力量。《华盛顿邮报》评论说,瑞安及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等共和党高层与特朗普的政策分歧仍在,但他们清楚共和党在今年参、众两院选举中的表现将与特朗普紧密相连,因此必须合作。
特朗普阵营的危机应变和组织能力也在本次共和党大会中遭到质疑。比如18日特朗普夫人梅兰妮的讲话涉嫌“抄袭”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一事继续发酵,然而特朗普身边不同人士给出的解释自相矛盾,让人吃惊。19日特朗普本人在其重要伙伴于会场发表“挺特”演讲时接受福克斯电视台专访,使后者演讲效果大大下降。还有一些有影响力的“挺特”领导人被安排在深夜演讲,而此时会场里已经门可罗雀,令人尴尬。
共和党竞选纲领以反奥巴马为主基调
共和党当天还公布了最新版竞选纲领。虽然这份长达60页的纲领对下届共和党总统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它反映出该党在重要议题上的立场变化和既有共识,对判断未来共和党总统执政下的美国内外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简单来看,这份纲领以突出反奥巴马为主基调。比如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纲领批评奥巴马2015年7月达成的该协议有违美国利益。纲领反对奥巴马打击“伊斯兰国”的方式,批评美国安置一万名叙利亚难民的决定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有意思的是,纲领宣布支持特朗普备受争议的在美墨边界修建城墙的主张,声称“这道墙必须覆盖美国南部边界,足以制止车辆和行人流通”。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称:“我们将建这道墙,恢复美国的安全!”这部纲领还强调恢复美国与以色列的联系,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宣布将建立一个顾问委员会,检讨美国对以政策,探讨以巴冲突解决方案。
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纲领强调以税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以美国优先完善贸易协定和以技术创新构筑美国未来的三大理念。纲领表示,不合理的税制已经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阻力,共和党人将建立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制度视为“道义需要”,让美国税制恢复正常是驱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共和党税制改革将坚持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和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原则。在贸易政策方面,受到特朗普主张的影响,共和党在重申国际贸易及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经济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不允许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并指出“我们需要将美国置于优先地位、经过更充分谈判的贸易协定”。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态度转变显示部分共和党选民对国际贸易的疑虑心态,以及特朗普迎合选民的心理。比起2012年纲领,今年的版本还尤其重视互联网创新,主张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据跨境流动、部署高速互联网以及鼓励发展分享经济和物联网等。
在能源政策方面,共和党主张发展各种形式的能源,鼓励向外国市场出口能源产品,反对征收碳税,反对落实气候变化的 《巴黎协定》;在金融监管方面,共和党反对民主党主导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大了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负担,要求放松金融监管;在基础设施方面,共和党反对联邦政府对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资助,强调应完全让私营部门来发挥作用。
美国“真实清廉政治”网站发布的各大民意调查显示,最近一周来,特朗普支持率仍落后于希拉里,但劣势已经缩小到五个百分点内。在《洛杉矶时报》7月15日至17日进行的民调中,特朗普甚至还领先希拉里1%。美国专家认为,随着共和、民主两党先后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特朗普和希拉里为总统候选人,美国大选即将迎来最后冲刺。希拉里由于政治主张和本人履历的优势持续占优,但邮件门等仍是其硬伤,如果美国及全球恐袭形势继续,特朗普将获益,因此最终谁入白宫仍然难以预料。(本报华盛顿7月2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