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三沙永乐龙洞”犹如“海之眼”。(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赵征南
近日,经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科学测量,西沙群岛永乐环礁蓝洞的深度被确认为300.89米,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的202米,成为世界最深的海洋蓝洞。24日,三沙市政府将其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蓝洞、“永乐龙洞”也一下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记者昨天连线曾经参加2013年蓝洞科考的中科院南海所科研人员,听他们讲述有关蓝洞的记忆。
蓝洞并非“无底洞”
何为蓝洞? 中科院南海所博士张浴阳告诉记者,海洋蓝洞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渊,与周边水域对比,呈现昏暗、神秘的深蓝色调。
前些年记者在西沙采访时,曾从羚羊礁渔民邓业民的口中听过关于蓝洞的几个传说:说它是“龙洞”,因里面有大型海怪,渔民平时都会避而远之;说它是“南海之眼”,因里面有镇海之宝;说它是“定海神针”所在,因被孙悟空拔去之后成了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之前,除了受深度所限的人工潜水之外,对“无底洞”进行的科考比较少。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从去年8月到今年4月,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先后四次前往蓝洞及其附近水域,使用声呐旁扫设备、电子计数铅垂、深海海流仪、深海水质分析仪、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影摄像设备等手段,采取仪器探测与人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得蓝洞基本为垂直洞穴,蓝洞口径为130米,洞底直径约36米,洞深300.89米,尚未观测到蓝洞内与外海联通,洞内水体无明显流动。
对于这种测量方式,张浴阳说:“如果采取绳子悬挂水深测试仪测深度,当测试仪碰到两边的洞壁,抵住洞壁不再下降时,人们就可能认为它已触底,提前计算出深度,但会出现误差。而他们的测量使用了水下机器人以及水下摄影摄像设备,有视频作证,得出的结果应该会更精确些。”
蓝洞绝非生命禁区
直到今日,中科院南海所科考队员杨剑辉都忘不了蓝洞的幽寂。接近蓝洞本身就不容易:晋卿岛所在的礁盘就像一条拥有长长鱼尾的美人鱼,在东北角鱼尾的拐弯处,便是蓝洞,水道很浅,只有涨潮时方能进入。“2013年9月13日,我们乘着快艇慢慢靠近蓝洞上方。渐渐地,礁坪犹如漏斗一般,从缓缓下坡突然变成断崖式下降,海水也一下子由浅及深,我们像是慢慢地‘滑进’蓝洞里。”杨剑辉说,“由于不知道深度,我们不敢从蓝洞的正中间下潜,只沿着洞壁潜水。与一般海域的潜水不同,进入-20米之后,断崖出现,水温下降特别明显,当下潜至-30米时,往深处看已一片漆黑。恐惧、冰冷将我团团包围,我心里只剩下对大自然的敬畏,不敢再往下潜。”
曾有其他潜水员推测,由于蓝洞缺乏水循环,内部会严重缺氧,环境不支持生命存在。不过,杨剑辉表示,尽管看到的生物不多,但他下潜时在海水中看到了一些常见的珊瑚礁生物。三沙航迹的报告也显示,通过目测,洞内上层发现与周边海域相似的20多种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而在深处也有珊瑚和其他原始生态生物群存在。因此,蓝洞绝非不毛之地。也曾有人怀疑,蓝洞内独立存在着淡水区。三沙航迹的报告对此并未给出回应。张浴阳则认为,淡水层肯定不存在,因为淡水比重小,肯定浮在海水上面,而他们在科考过程中并未在蓝洞上层发现淡水区。
如何理解“尚未观测到蓝洞内与外海联通,洞内水体无明显流动”的考察结论?“漏斗的上层和外海不存在‘结界’,肯定是联通的。这里说的应该是下层的侧壁以及底部是否联通。因为构成蓝洞洞壁的是多孔质石灰岩,很多人猜测蓝洞的侧面或底部与外界相通,进一步猜测包括洞内有水流,洞内有从不同方向照进来的神秘光束等。”杨剑辉说,“但潜水过程中,我并未感觉到水流和神秘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