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吴敏霞总是习惯于躲闪,无论是在日常的训练课后,抑或夺冠的重要时刻。即便私下里,她的言语也不算多,在身边人眼里,“内敛”就是吴敏霞最显著的标签。这其实并不寻常。通常而言,当某位运动员的履历上写满了“×届奥运、×度夺魁”这样象征荣耀的字眼,教练们最该担心的往往是其日渐膨胀的自信,以及那很可能被岁月不断消磨的求胜欲。但吴敏霞似乎在另一个极端。
“霞姐一直自认是勤奋型选手,对自己的天赋从来不那么 自信。”作为跳水队的工作人员,过去两年来,梁世雷协助负责监控吴敏霞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营养调控等方方面面,也见识到了这位与 自 己年龄相仿的世界冠军性格中的另一面。不似郭晶晶般大开大合,吴敏霞向来无法符合世人对竞技体育王者的传统审美,但若非轻柔如她,或许也无法流淌得这般长久。
对于跳水选手而言,31岁有些“年迈”。吴敏霞所需面对的除了每堂训练课后酸胀的肌肉,还有如苦行僧般的枯燥生活。据梁世雷介绍,在中国跳水队日常训练时,年轻队员通常会在池里留得更晚一些,但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的总是吴敏霞,“年轻的运动员训练完后看看电影、睡一觉就能恢复,但霞姐每晚都要做两个小时的理疗,回到房间洗漱完都已经半夜了。”跳水几乎填满了吴敏霞全部的生活。对于训练,她总是透着一股旁人难以动摇的耿直,时至如今,依旧没学会偷懒,倒是对收看训练录像兴致高昂。
训练时磕到跳板严重受伤,却又渴望继续参赛,在教练坚持下才失望地暂停训练比赛……如果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吴敏霞的身上根本无法让人感到意外,但她偶尔流露出的“小脾气”却是旁人无从得知的新鲜事。“有时候表现不好,霞姐就会自己生闷气,任谁说话也不答理。”虽然一口一个“霞姐”,但在梁世雷看来,训练中的吴敏霞有时就像一个忧心忡忡的“小女孩”,担忧着无法在赛场上兑现自我的期许。31岁高龄征战奥运,若没有人问,吴敏霞便几乎不会谈及内心的压力,但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明白压力的存在,因为她从来只是默默把这种负面情绪带进本就质量一般的睡眠中去。
以常人的眼光看来,吴敏霞的担忧太过多余,且不论她早已在运动生涯中积攒着太多的荣誉,围绕在其及队友身边的科研团队也始终提供着足够多的保障。从定期的身体机能监察,到通过近距离观察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的 POMS检测,关于吴敏霞身心的一切波动都被忠实地呈现在领队周继红面前。据梁世雷介绍,“跳水中难免会有危险动作,教练组会根据吴敏霞的身体状态决定训练的强度及内容。”
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你当然可以继续坚持对于吴敏霞的偏见———她需要在训练中寻找自我认同,这似乎并非是奥运传奇该有的心态。然而,仔细回顾吴敏霞这些年来的付出与辛酸,难道你不会好奇,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早已功成名就的她继续站上跳水板,又是什么催促着她去追逐内心的期盼? 轻柔如水,坚硬亦如水。
文汇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