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龙)8月21日下午,作家陈丹燕带领她的作家影像摄制团队,和主持人小宝一起亮相上海书展,以“梦想与实践”为主题,与读者分享一个作家在塞尔维亚的旅行、写作与影像。
从2014年起,陈丹燕从《哈扎尔词典》出发,开始行走塞尔维亚,三年间连续去了三次。刚踏上这片土地时,她就发现,文字无论如何都难以描述这种视觉上的直观冲击。旅行这么多年,她第一次动了用影像记录的念头。
同时,陈丹燕表示:“影像对我来说很困难,因为作家习惯用抽象的文字描述具象。一下子你碰到的全部是具象,你要怎么把其中的抽象表达出来?我不是想拍纪录片、旅游片,所以我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在影像中寻找抽象的意义,但这并不好找。”目前,陈丹燕和团队正在将这批影像打磨成更高级别的“作家电影”。
陈丹燕说起对《哈扎尔辞典》的钟爱,她提出了对书中“迷宫式结构”的理解:“很多文学教授认为这是作家的写作技巧,但我不这么认为。住在上海不能解决我的疑问,所以我要去塞尔维亚,我必须去那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是当时南斯拉夫共和国即将解体的现状。”
主持人小宝认为:“《哈扎尔辞典》这本书几乎不可能被真正读懂,因为它的背景有真有假。历史上真的有哈扎尔帝国。陈丹燕的影像就是把这些典故,用视觉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陈丹燕和她的摄制组在塞尔维亚的拍摄经历也很有故事。制片人丁晓文说:“我们在塞尔维亚的旅途很奇妙,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而且都是非常独特的故事。一旦将这种不可预见的旅行和文学、影像融合在一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在讨论中都认为,作家电影的视觉呈现应该有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就是文学视角,也就是作家要表达的感受;第二个视角是专业视角,就是怎么通过专业的摄影、剪辑手段,实现与作家的文字并行不悖、彼此照应的影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