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伙子在书店外的露台上抱着吉他弹唱蓝调。这样的微型音乐会已举办了数次,每次一个主题。本报记者李静摄
中秋小长假前两天,台风“莫兰蒂”搅了市民的月圆之约,城市被“特大暴雨”浇了个透心凉,很多市民选择“宅”在家。16日,雨势渐渐收住,下午,记者逛到愚园路上的“好久不读”城市时代艺术人文书店。据介绍,这里最近每周五晚上都有微型音乐会。有书与音乐的假期,尤其是在雨天,让人期待。
在现场音乐声中选书读书
傍晚时分,一阵急雨袭来,几名路人躲进“好久不读”避雨,顺便在明亮宽阔的书架前驻足选书、购书,没想到马上就有惊喜等着他们———微型音乐会。将近20点,两个小伙子开始在书店外的露台上各抱一把吉他,弹唱蓝调。节奏明快、深情婉转的歌声唤醒了读者的耳朵,他们循着歌声跨出店门,撑着伞在雨中聆听。经过的路人也停下脚步,聚拢过来,拍照、鼓掌……沉醉其中。
这是上海商学院大四学生骆智强和好友夏威夷第三次来“好久不读”兼职表演。从9月5日开始,这里每周五都举办这样的微型音乐会,每次两个小时,一次一个主题:蓝调、林夕作品赏析、老电影主题曲等。“我们去过商场、酒店和公司年会表演,这是第一次在书店演出,很新颖,感觉这里对书籍和艺术的态度更鲜明。”骆智强很开心,这样的雨天还有十多位观众实属不易。
买书、选书、读书大多是件很安静的事儿,凝神扫过字里行间,已入另一个世界,在文字的妙境中任思绪飞翔,感知其中喜怒哀乐。“好久不读”的微型音乐会,给书籍添了一个注脚,给沉浸其中的人们带来不同的感悟。
让读者有怦然心动的喜悦
“很多人已经好久不读书了。”当初,书店的创办者们决定用“好久不读”做店名,以复兴阅读。“‘好久不读’英文名字译作‘LongTimeNoRead’,其中,字母‘N’设计成心电图的形状,希望读者在这里邂逅一本书、一个作者时有怦然心动的喜悦体验。”“好久不读”的店长姜旭鸿介绍。
不仅有音乐会,书店室内还有一个餐饮部,约200平方米的空间,书店和餐饮区各占了一半,中间用一个几乎到屋顶的书架隔开;室内灯光明亮,适合阅读;流线型和迷宫式陈列的高大白色书架,没有标注书籍的具体分类,每个隔洞里松散地摆上几本书,大致分为艺术启蒙区、EnjoyChina(感受中国)、最美书籍(装帧、设计、内容等获国际大奖书籍)、电影、音乐、摄影、时尚设计书籍等门类,几乎所有书籍都塑封起来。
有来过的网友抱怨,书几乎都没开封,怎么试读?这跟网店有啥区别?姜旭鸿回应说,读者看到心仪的书,招呼一声,店员就会过来拆掉包装,“加包装只是想保护书籍”。
还有网友“吐槽”这里书太少、摆设又乱,做书店显得“有心无力”,姜旭鸿解释:“我们选的书每样只有三到五本,有些非常小众,每本都很慎重地考察过出版社、作者和内容;至于摆设,没有硬性地来细分书籍,希望读者来偶遇,收获一份惊喜。”
姜旭鸿指着一个小书架介绍:“我们还引进了很多独立出版社的作品,他们可能只出三四本书,但很多都是精品。”有一次,书店餐饮部的比利时供货商前来洽谈合作,来早了便在书架前等,他惊喜地发现,这里竟有比利时的图书。姜旭鸿说,店里已有11种语言的书籍:“有外国读者来,我们还会重点介绍‘EnjoyChina’书架上的书,中国书法、瓷器、美食、美景,都是最美最优秀的东西。”
在纸张里寻味世界和艺术
实体书店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好久不读”的老板到新加坡出差,发现一家极有特色的小书店,发微信朋友圈感叹:“这家店已亏损十年,今年刚开始盈利……”言辞间不乏悲壮和坚定。“艺术书籍相对小众,但我们一定会把书店开下去。”姜旭鸿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风采和故事,记录和思考这些的书籍一定有知音和同好者,人们最终会回归书本,在纸张里寻味世界和艺术。”
“‘好久不读’现在书籍销售额和餐饮销售比例约为1:1,但将来无论前面一个‘1’怎么变,实体书店都会在。”“好久不读”的两位创办者,其中一位以经济为专业,另一位主攻艺术,两人对开艺术书店非常有共识,从2009年开始一直走到今天。
文汇报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