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 人工心肺机、血液透析仪、呼吸机,这些在挽救患者生命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医疗设备,都与“临床工程师”息息相关。昨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亚洲临床工学论坛上,专家称,我国应尽快发展临床工程体系,“临床工程师”的缺乏,将制约医学的整体发展。
此次论坛的主旨为“传统医学与发展中的亚洲临床工程”,突出传统医学在现代化进程中与临床工程发展的联动关系,并就如何采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发展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在临床工程中的应用等展开讨论。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越南、孟加拉等6个亚洲国家的150多名学术和企业代表参会。其中,亚洲各国在医学临床工程师体系的建立、考核及论证是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这些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临床工程方面有不少探索。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教授做了“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前景”的报告,介绍了中国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现状。上海中医大在研的新型中医临床技术还有舌面镜、脉象仪、基于蓝牙和无线技术的远程电针治疗仪、基于脉动气流技术的推拿手法治疗仪等。
“中医诊疗设备几十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临床工程师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医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专家称,希望借此论坛推动“中医临床工程师”的培养。
“临床工程师”最早出现在欧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医疗器械投到医院中,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诊治水平。与此同时,这些仪器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关注。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先后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临床工程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绝大多数医院设立了临床工程部,职责除了参加医院设备的规划、维护,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根据临床需要对医疗仪器进行改进、研制,将新技术成果投入临床。1991年美国临床工程学会成立,开展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推动临床工程学科发展。日本的专业团体呼吁培养一批既懂医学、又有工程技术知识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充实到临床上。日本在1987年通过 《临床工学技士法》,据此建立了临床工学技士国家资格考试制度,并在日本医院中设置了“临床工学技士”职位。
我国临床工程体系已起步建设。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工程师分会成立,首届会议上,专家就强调要对全国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展开研究,快速推进培训、考核、认证。2016年,首届临床医学注册工程师资质认证技能考试举行。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它起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有多所高校开办相关专业。总体来说,综合性大学偏生物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方面,医学院校侧重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电子仪器。各高校依托自身重点学科和师资力量开办专业,培养目标、模式并不相同。比如,在中医院校里,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创以中医服务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但相比先发国家,我国的临床工程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调查发现,我国医疗系统中的临床工程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专家称,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工程体系,促进临床工程学科的发展,使“临床工程师”成为一个规范的正式职业,这对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