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福建“漳州110”迎来了特殊的日子。
20年前,1996年8月,公安部向全国推广“漳州110”经验做法,号召各地公安机关建立快速反应新机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推动了中国警务的一场深刻变革。自此,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群众并重成为公安110的理念。
今年1至8月,全国110接警总量达到9186万余起,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29亿人次,受理违法犯罪警情1341万余起、治安事件警情104万余起、群众求助1932万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9万余人。
就在两个多月前,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的“漳州110”启动新一轮勤务改革,开启了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新篇章。从简陋的报警服务台到现代化的指挥情报中心,从只有7个人的治安巡逻中队到各警种合成作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部队”……20多年来,根据公安部和福建省公安厅的要求,“漳州110”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赤诚为民初心不改,以建立现代警务机制为改革方向,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
9月19日17时45分许,正在漳州芗城区巡逻执勤的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五中队中队长林聪接到了110指挥情报中心的警情:两分钟前,万达小区门口,一名犯罪嫌疑人骑着白色女式踏板摩托车,抢夺了一名女子的苹果手机,目前正向江滨路方向逃窜。
林聪立即向沿线巡逻防控的多组民警发出指令,部署围追堵截。不到15分钟,犯罪嫌疑人就被路面巡逻的民警拦截、抓获。
发生警情后,警方快速反应、处置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漳州110”的金字招牌。成立之初,“漳州110”就向人民群众做出承诺:接到报警后,民警要在3到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置。如今,“漳州110”日均接处警上百起,要保持这样的快速反应并不容易。
今年7月的勤务改革,“漳州110”对历年警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因地制宜做好排兵布阵,科学布警,扁平指挥,就近出警,确保一旦发生警情迅速响应。
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海宁告诉记者,根据警情分布情况,将市区划分11个巡逻警区,24小时保持16个梯队、40名警力在路面巡逻执勤,执法执勤中,路面巡逻民警通过个人移动警务终端实时与110指挥情报中心保持联络,一旦发生警情,110指挥情报中心直接向最近的民警发出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在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情报中心,记者看到,依托高清监控探头、整合社会面视频资源,全市路面情况尽收眼底。情报指挥中心民警告诉记者:“接到警情后,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画面和GPS定位,迅速锁定重点区域,指挥调动周边民警进行快速处置,并根据警情类型,调配派出所、刑侦、禁毒等警力资源及时增援。”
和全国各地的110一样,“漳州110”也面临各类社会求助类报警占用过多警力资源,有限的警力资源被大量消耗,同时间发生的那些真正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警情很可能因此延误等问题。
李海宁告诉记者,目前“漳州110”日均接警100多起,其中70%左右还是群众的求助电话,包括溺水求助、纠纷化解、噪音扰民甚至开锁、寻人等。
针对这一难题,近年来,漳州市探索建立“民生110”对接公安110机制。2013年,漳州市城管执法局组建指挥中心,建设“数字城管”平台,主动对接公安110,打造“民生110”,统一受理处置民生服务事项,并与水、电、燃气、管网、交通、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涉及城市管理服务的求助电话,由市公安局110指挥情报中心转给“民生110”处理,形成公安110集中管警务,“民生110”管民生求助的工作格局,形成分工协作的“大110”格局。
李海宁告诉记者,新的历史时期,“漳州110”勤务改革着力建立正规化、扁平化、规范化、合成化的新型勤务模式,传承“漳州110”精神,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