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写真
好事成双:上南“奥斯卡”颁奖与学区化年度项目启动
在第32个教师节之际,上南实验小学上演了一场“大戏”:第一届上南“奥斯卡”颁奖盛典暨上钢学区学区化2016学年项目启动仪式。
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区化的积极推进,让教育如沐春风。
在现场,颁发了课堂教学奖、上南未来之星、上南之星、阳光教师奖项,还举行了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青年教师向自己的师傅奉茶拜师学本领。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业务一科科长王玉琳表示,形式新颖、交汇古今的“上南奥斯卡”颁奖典礼折射出的是上南实验小学在教师专业培养上取得的成就,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推广。
上钢学区学区化2016学年项目在大家期盼下启动。周怡校长代表学区化项目组,亮出 了下阶段学区化进一步发展的“项目 书”:深化教研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具体分为两个分目标:一是同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的建立;二是同学科跨学段教研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的建立,这在现场引起热烈反响。
伴随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上钢地区,沿黄浦江西南端,由黄浦江、川杨河和上南路围出一扇形滨江区域,一个几乎与大工业接轨衍生的居住区应运而生,10万多常住人口且多是普通老百姓。如何让相对稀少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分散的办学优势,形成地域性、辐射性、普惠性的效应,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现实的命题。
2015年初,一项“动议”付诸实施:在浦东新区教育局和第四教育署的统一部署下,上钢学区将地区内的7所不同学段、不同体制的学校:上南实验小学、德州一村小学、德州二村小学、洪山中学、历城中学、民办东方阶梯双语学校、民办常青中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结成学区联盟,资源共享,协同办学,开启了“学区化办学”的征程,以此来促进上钢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使学区内的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
历经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项目在运行机制建设、多校协同教研和特色教师“走校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始显现学区化办学的多元效应。
运行机制讲究“协”字
上钢学区化办学项目组对运行机制和制度设计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实际的架构。
多层架构,机制保证。上钢学区的建立决不是成员简单的叠加,7所不同学段、不同体制的学校都拥有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运行机制,通过学区化办学形成单个成员的“小”与“专”和整个学区的“大”与“全”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优化。因此,根据学区化办学的目标和任务,设置了组织机构:“上钢学区校长联席会议”、“上钢学区教学研究分享协调小组”、“上钢学区资源分享协调小组”和“上钢学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等,通过各机构的协同合作使上钢学区化办学正常运行。
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学区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为保证各机构的正常运作,必须明确其职责。如,上钢学区一级管理机构———“上钢学区校长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根据上钢学区的功能、价值,制定年度运行计划;根据计划逐步健全运行执行机构等。
考核评价,过程管理。上钢学区通过建立起一个组织、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体系,并通过强有力的方式组织实施,确保整个学区办学质量的提升。如,制定上钢学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指导学区内部各学校拟定年度工作目标,并在月度工作计划中体现出来,成为学区考核工作质量的依据。
项目推进迈出“阔”步
学区化办学,就是在更大的平台上、在更多的资源上实现共享、共进,“互联网十”就是最好的方式。
跨学校与跨学段进行教研分享。上钢学区在成立不久后,就组建了“教学研究分享协调小组”,进行跨学校、跨学段的教研分享活动。
根据市教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考试,那么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呢? 学区内的三所公办小学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跨校联合研讨活动。以实力较强的上南实验小学教师为主体,三所学校的教师共同制定了“游园式评价”的方案和细则,设计、制作了充满童趣的布景和道具,让三所小学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了知识的检验。
上钢学区的学校还开展了同一学科跨学段的教研研究。如英语学科,7所学校的英语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小学英语教师从中学英语课上了解到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并借鉴到小学的英语课上;而中学英语教师也熟悉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从而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中小学衔接。
开设平台网上分享。2015年12月,“上钢学区教育教学研究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共建共享的教研、资源、备课、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校际协作和分享,使区域内学校能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头并进。
特色分享体现“广”益
学区化办学,就是要走上共同提高的道路,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学生成长的最优化。
特色教师“动”中扬“特”。在德州二村小学和上南实验小学之间,率先进行了特色教师“走校制”的尝试。目前,德州二村小学的面塑课程和将棋课程走进了上南实验小学的城市少年宫;上南实验小学的机器人课程和跆拳道课程在德州二村小学每周一下午的拓展课上落地开花。
学生共享“学”中长“特”。特色教师校际间的交流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特色课程的受益面得到扩大。体验了送课上门的德州二村小学学生小郑说:“我一直想学跆拳道,学校原来也没有相关课程,现在每个星期一我都可以跟着上南实验小学的老师学跆拳道了,真开心!”
资源利用,“流”中获“源”。上钢学区的教师“走校制”尝试,这一举措解决了一所学校规模小、特色教师较少、人手紧缺的问题。各成员学校对于走校的教师不仅在经费上对教师交流给予鼓励,路程远的学校还配备专门的接送车辆,多方面支持‘走校制’尝试,让各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共享。
感言
学区化办学’走向教育“共同富裕”
■周怡
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努力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出色的自己”的境界,这是社会的期望和家长的期盼,也是发挥教育功能、培育一代新人的价值所在。
而学区化办学,跳出一所学校地域、时空和条件的局限,在理顺教育观念上实现“大同”,在利用教育资源上实现“共享”,在优化师资队伍上实现“同步”,在形成办学特色上实现“多彩”,在引 导学生成长上实现“共育”,形成教育利益的共同体,形成多元育人的核心圈,形成优质办学的大家庭。
显然,学区化办学,这是走向教育“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项目,追求的是各校办学的共同提高,体现的是优质教育的共同培育,实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进步,缔造的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共同幸福。我们愿在这条通往均衡优质教育的路上,一路耕耘,永往直前。
(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实验小学校长、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项目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