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100人中就有2人患有房颤;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就有1人是房颤患者。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脑栓塞,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心房在快速紊乱的颤抖状态下,失去正常收缩功能。此时,瘀滞在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即可发生血管堵塞。堵塞在下肢动脉血管,造成肢体动脉栓塞;堵塞在肠系膜动脉,造成肠系膜动脉血栓;最危急的是堵塞颅内血管,造成脑栓塞。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期特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来为大家解疑释惑,说说房颤那点事。
周老伯的儿子怎么也想不到,63岁的老父因中风造成的半身瘫痪,究其原因竟然是房颤惹的“祸”。
“当天父亲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咚’地一声栽倒在地上。我跑进屋一看,发现父亲嘴角歪斜,说不出话,胳膊也不听使唤了。家人赶紧拨打120送往医院,医生说是中风了。”周大伯的儿子回忆,去年底,父亲常常感觉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到医院一检查,确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叫“房颤”。医生给开了抗凝药,叮嘱要按时用药。前些日子,周大伯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自己就擅自停药了。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就突发中风,落下了半身瘫痪,后果已无法挽回。“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周老伯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症状虽轻,危害严重
当心脏的心房处于快速紊乱颤动状态,达到300-600/分钟时,心房便失去了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时,就发生了房颤。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脑栓塞,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攀升。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即便是房颤的症状很轻,其危害依然不可小觑。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消失,这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所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具有“三高”特点,即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有分析显示,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做好三件事,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
幸运的是,虽然房颤引发的中风危害大,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中风事件的发生。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房颤引发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抗凝治疗是通过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块,以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在此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房颤抗凝的重要性。房颤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其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就会大幅减少。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目前,许多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或抗凝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疗效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说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治疗,中风会乘机“找茬”,“乘虚而入”。
“简便抗凝治疗”受追捧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
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中国人饮食结构丰富,因此,多年来房颤患者和医生都盼望能有一种服药饮食禁忌少、用药方法足够简单、不用反复监测的“简便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手术治疗
当然,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有关房颤的手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导管消融:穿梭在血管中的冰与火
这种手术是从血管中插入一根导管,推送到心房病变区域,用消融的方式破坏心肌细胞,阻止导演信号传递,可以选择烧灼破坏和冷冻破坏两种方式,它们分别被称之为射频导管消融和冷冻导管消融。患者仅需局麻,创伤小,风险小,但有X光射线辐射。
★迷宫手术:精心设计的唯一通路
迷宫手术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精细而巧妙,手术对左右心房进行多部位切割缝合,在心房创建了一个迷宫,而这个迷宫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阻断了所有导演信号通路,仅保留唯一正常信号通路,因此心房只能接收来自窦房结的信号。现在迷宫手术经过改良,不仅简化了路线,还利用消融的方式来“画”迷宫通路,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同时手术切口也在不断缩小,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具有成功率高,多适用于其他心脏手术适应症的房颤患者。
★微创不停跳消融:不开胸的秘密
这种手术只在双侧肋间做3个微小切口,在胸腔镜下,采用双极射频装置对关键区域消融,同时闭合最容易发生血栓的部位左心耳,既能转复心律,又能预防血栓,一箭双雕。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孤立性、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无放射性损伤,心脏不停跳,操作精准,手术时间短,对于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手术方式的选择,仍需要与医生沟通后,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方式。
房颤患者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
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接受系统、全面的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并接受及时治疗。
误区二: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
房颤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应及早接受治疗。早期阵发性房颤,尚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实施微创介入手术效果是最理想的方式。
误区三:房颤等同于冠心病
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但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
文/徐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