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族来说,职称考试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外语,也许用不上,可是还得考,不然,工资待遇、行政级别,甚至是退休福利等等,都要受影响。因此,20多年来,这种考试设立饱受诟病。今年3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据悉,目前,全国至少已有4个省份取消了职称外语考试的硬性要求,多数地区和单位仍在等待观望。
职称与待遇挂钩 职称考乱象滋生
当前,我国职称从评定方式来分,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考试类的,第二类是考评结合的,第三类就是评审类的。列入评审类的职称共分29个大的系列,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相关专家介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每晋升一级要求间隔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本科学历从初级到中级,需要5年,中级到副高,需要5年,副高到正高,需要5年。如果顺利的话,从初级到高级,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不过,专家也表示有破格评审的特例。
目前,在一些单位,尤其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职称的级别越高,在国家一些资助培养项目的取得上就越有优势。比如,国家和省里常有一些人才项目,取得这些项目的项目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都要在职称上达到一定水平才行。
另外,这种“优待”也体现在一些公派留学和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上。还有人才的选拔方面,对职称也有要求,比如省级人才荣誉,如省级拔尖人才、省级专家,职称都得在副高以上。国家的一些荣誉,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特殊计划人才,基本上要达到正高级职称。
因此,作为职称评定“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考前,各类“保过”培训信息满天飞,有的培训班甚至公开指导作弊;考中,代考、传送试题答案等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考后,掌握考生个人准确信息的机构声称可以“网上修改成绩”。湖南省人事考试院去年通报显示,两年内全省人事考试中存在严重违纪考生共3168名,其中职称外语考试就有1841人,成为严重违纪“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