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唐玮婕)现在提到实体店,“线上线下”融合大概是最时髦,也最无奈的一个词。全球的零售行业都在遭受电商的冲击,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转型成功。但问题的关键来了:为啥这边国内的一些企业一转型就爆出亏损上亿的消息,那边的梅西、百思买等公司却仍能保持盈利呢?“这就是企业的‘内功’。”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合伙人余叶嘉莉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收入乱中求,自律生利润’,中国的零售商当下应该扪心自问,是否能在不牺牲创业能力的前提下,实现高效运营呢?”
中国人大都喜欢“买买买”,从客观的数据来看,2016年1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消费在上升,但零售企业店的日子却并不是那么好过。据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笑介绍,尽管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直保持稳中有升,但净利润增长却逐年下滑,其中规模较大的大型百货店和综合店甚至出现了收入负增长的情况;零售企业的经营费用,包括房租、人工和水电等成本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整体利润率仍旧处于下滑的态势。
根据王笑和其团队的分析,国内百货店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存货周转天数平均维持在21天左右,超市店维持在50多天,家电专业店在60天左右,而服饰专业店的平均在150天以上,“需求波动加剧,缺乏预测机制或者预测准确率低被认为是库存难以管理的最重要原因。”他给出的建议是,需要建立不同品类、维度、层级的需求预测模型,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实现精准的需求预测和优化管理,充分考虑历史销量、季节与促销、销售趋势等多维度因素影响,将存在于市场、门店等环节不同需求信息的“大数据”充分利用起来并进行定期业绩回顾,打造数字化的运营管理能力。
余叶嘉莉指出,“中国零售企业不应再以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作为管理优劣的唯一考量维度,‘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希望零售企业开始重视‘营运资本管理’理念与工具,更多关注‘过程’,更多的关注‘现金流’以及与现金流相关的业务活动。数字化、系统化,更高效地进行供应链,营运和资本的管理。中国零售企业要注重营运效率,通过模式的转变、新技术的运用,重视管理,以重塑零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