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史博臻)买块地、盖座楼,卖完房就走。经历了“拿地、开发、建设、卖房”——固化“四部曲”的房地产模式后,传统房地产的纯开发时代渐进尾声,“地产”也将逐渐成为一种边缘化的载体。如何在“去地产化”的探索中成功转型突围,成为目前各大房地产商竞相钻研的课题。
为了换种“活法”,一批品牌房企拉开更名序幕,今年尤为突出。从恒大地产到中国恒大、从远洋地产到远洋集团、从雅居乐地产到雅居乐集团、从方兴地产中国金茂、从K2地产到石榴集团,而早些年就已更名的万达,更是房企更名的先行者。接下来还有一批房企排队更名,最为核心的就是“去地产化”。
房企掀起的更名潮水,打湿了房地产这个行业。人们也不禁要问,是行业不行了么?
安永企业战略与投资咨询合伙人孙毅认为,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整体行业逐渐步入由“高利”向“中利”转变的状态。
一方面,在商品房市场,不同类型产品的市场表现不尽相同。随着前几年商业地产的集中投资和近两年国内电商市场的爆炸式发展,实体商业体量已经呈现出过剩的态势。而其他类型产品,如一线城市的住宅及办公地产供应量不足,中心区域住宅及核心商圈办公楼的资产投资成为了市场热点。
另一方面,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愈加明显。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刚性需求旺盛,且在政策刺激下市场有所回暖。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市场表现乏力,受库存压力以及需求水平的限制复苏乏力。
“通过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先的房地产企业仍然能在成长性或盈利性维度中获得优势,比如通过抓住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寻求突破。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应重点关注创新维度的转型机会,比如‘产业+投资’的产融结合及海外布局模式——多元化战略转型;围绕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和资源,拓展高盈利性的非核心业务——二元一体模式。”孙毅表示。
循着这样的商业逻辑,就不难发现房企更名的动机:房企要长大,原来的裤子穿不下。恒大在其更名公告中解释称,公司业务于近年来变得多元化,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金融、互联网、健康、文化旅游等,尽管物业发展仍为公司核心业务,变更公司名称可以更好地反映其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及公司身份。
凡此种种的解释都在说明:伴随市场从增量开发向综合运营的转变,单纯房地产开发所面临的行业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嗅觉灵敏的房企开始主动求变,适应房地产白银时代的行业新趋势,开启围绕地产主业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名字换,品牌也得跟着变,进行相应的升级和变化。再过几年,大部分的房企都将不再是你现在看到的房企了。比如,万达在过去以商业地产开发起家,并在过去十几年里成长为全球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商。在近些年,万达的主要动作却是在房地产行业的主动收缩,转而向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发展。如今的万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多元化的商业体,而不是一家房企。
为保障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转型,孙毅认为管控模式四大要素彼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简言之,有清晰的组织架构、职能及职责, 内部管理流程能保证做出迅速且高质量的决策,满足业务发展的合适的公司治理,有能力、受到激励且与公司的利益捆绑的人才。
关于地产新十年,一场意义深远的头脑风暴刚刚开始。万达已经走过的路,就是恒大、远洋们正在行走的路,也是其他房企奔走的方向。到那时,站在未来的世界里,希望会呈现一幅把酒言欢话今朝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