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长江汉口江滩成为江城别具一格的滨江风景带。(资料照片)
2016年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元年,地处长江“龙腰”的湖北省肩负着南水北调中线源头送清水、影响长江中下游生态、保障三峡大坝水利和生态安全重责。湖北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通过顶层设计、政策保障、齐抓共管等方式,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天蓝水净景色重回长江岸线
家住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国棉社区的邓先生昨天站在自家客厅眺望长江方向,窗外江滩景色尽收眼底,滩涂平整,天蓝水清。而在数月前,余家头至二七长江大桥1.6公里江滩,放眼望去还是连绵起伏的砂堆与乱搭乱建的房屋。
2016年初起,武昌区政府大力整治,将余家头至二七长江大桥13个码头的货船、船坞迁移,19艘报废趸船拆解外运,50万吨砂石料转运,实现“堤上见江,江上见滩”。目前,余家头江滩生态公园正在施工,完工后将成市民休闲娱乐观景场所。
长江宜昌段西陵峡口是三国时期张飞点军故地,过去曾是十里红砂场,黄土漫天,如今这里变成了观赏江景的亲水平台,杨柳伴随着江风依依起舞。
武昌余家头、宜昌张飞点军故地江滩的变化,只是湖北省推进长江沿岸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2016年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元年,湖北就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贯彻落实情况如何? 近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委副秘书长赵凌云回答说:已取得初步成效。
湖北省组织开展“查、关、治、罚、复、退”长江大保护行动,关停一批沿江企业和非法码头。截至2016年12月17日,责令停产整改企业322家,查封取缔关闭139家,249人被问责,列入“取缔一批”范围的367个非法码头全部拆除。
目前,长江湖北北段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良好,三类以上的断面比例近九成,三峡库区21个监测断面全部三类以上,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
现在,不论上游下游还是南岸北岸,长江湖北段的岸线天蓝水净,景色重回。
国家《纲要》中的湖北元素具体化
赵凌云介绍,湖北省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率先谋划、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 并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将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湖北元素逐条具体化。
湖北省人大先后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条例》《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说:“对水、大气、土壤都进行立法保护的省份,湖北是第一个,这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2016年7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暂行办法》《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警示》《湖北省公民绿色生活行为倡议》密集出台。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批准的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全省33.4%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对长江干、支流跨界和一级支流河口断面监测考核全覆盖;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分区分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并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说,“新近成立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从保护环境出发,明确大力扶持绿色、科技、生态型农业及产业化。”据他介绍,作为助推湖北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 正报送国务院批复。湖北省发改委将对已发布、尚在规划实施期内的一批专项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进行修编。
据了解,2017年,湖北将健全绿色发展考评体系,建立区域、岸线、河段和产业准入制度。同时,编制规划项目库,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中游“645”工程、国家存储器基地、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等一系列行动。
此外,协调实施退垸还湖、退耕还湿以及网箱拆围等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水生态持续改善;分区分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推进长江湖北段干流支流“一盘棋”的环保共治格局,破解“九龙治水”,切实追责问责。健全绿色发展考评体系,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2017年,全省116个市、州和县、市、区都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推动落实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工作机制和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宣言。
“湖北将坚决把长江这条巨龙的‘龙腰’保护好,努力挺起长江经济带生态‘脊梁’,为把长江建设成国家重要生态廊道、绿色发展横轴作出贡献。”赵凌云说。
文汇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本报武汉1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