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林海雪原的万马奔腾犹排山倒海之势,为摄影者提供了绝佳的创作题材。
老张在给摄影团队介绍奔马拍摄要领。
驯马员按照导拍要求营造出奔马的最佳效果。
摄影者不顾极端低温,聚集雪原捕捉奔马镜头。
老张和摄影者一起切磋拍摄奔马的心得和体会。
坝上雪域的奔马场景。
摄影撰文/本报记者 谢震霖
这几天,坝上的气温已降至﹣20℃,如此冰天雪窖却没有镇唬住一大批摄影人,他们为了捕捉“策马扬鞭蹄奋疾”的意境,自找苦吃来到乌兰布统乡,端着相机不停地“咔嚓”,快门声此起彼伏,搅动了沉静的千里冰封。当这些摄影“狂人”抓拍到光影中的马鬣、鬃毛、嘶鸣、尾巴、哈气、溅雪等冲击感强烈的画面后,一张张结聚着霜露的脸颊上泛出无比喜悦。而这些佳作的背后都有一位功不可没的“导拍”,若没有他的带领和指导,拍摄者很可能在雪原“脱焦”。
记者身临这幕冬雪牧歌景象,是在于张家口以北至内蒙古乌兰布统以南周围几百公里范围,那一带统称为坝上地区,历史上曾是清朝的御用狩猎场。这些丘陵地形海拔都在平均1500米以上,冬季气候尤其漫长寒冷。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控畜牧放养数量以保护草原,为了增加收入又能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许多农牧民放弃传统业态,纷纷转型从事摄影旅游行业,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满足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文化精神追求。
乌兰布统乡的蒙古族人张树文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这位放羊出身的牧民,凭着知地知天优势,在改途易辙当起专职“导拍”的同时,2009年还买了一架卡片机邯郸学步。他十分机灵,暗中摸索,从起初对摄影技艺不知一二,到偶然机会投稿参加全国农民摄影大赛斩获一等奖,之后又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成为圈内颇有小名气的农民摄影家。前几年,他又开始置换专业的长枪短炮器材,并办起“坝上老张摄影俱乐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专业和业余摄影人跟随其转战坝上。
由于坝上寒风侵肌,摄影队伍的御寒措施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许多人尽管冻得手指不听使唤,在雪地上直打哆嗦,却还是目不转睛紧盯稍纵即逝的拍摄目标。为了防止低温耗损电能,避免关键时刻相机不掉链子,他们有的将暖宝宝贴在相机上,有的把电池先藏掖在怀里,有的还给相机加穿羽绒保护面套……真是无奇不有,各擅胜场。
“听好啦! 马群将从对面的逆光坡地奔下来,请抓紧调好相机的状态,争取第一时间就抓拍到好画面!”这是老张特意踩好点的奔马拍摄地,他会及时向团队成员介绍拍摄要领。经过一轮紧张的拍摄后,随着阳光转换,光线很快变得不理想,他便召集队伍转场到另一处拍摄点寻觅时机。
为了让摄影人拍到佳作,老张的“导拍”可谓克尽厥职,凭自己在当地拍摄积累的经验,他会结合季节特点、天气状况、景点色彩等多重因素,为来自海内外的摄影者制定不同需求的行程和线路,尤其对拍摄归牧、出牧场景选择以及马群奔跑线路有自己独到的设计与想法。
这时,三十来岁的驯马员巴特一副典型的蒙古族打扮,跃马扬鞭出现在面前。他和搭档率领的三十多匹蒙古骏驹开始接受老张的调遣。他俩击鞭锤镫、驱马疾行,娴熟的驾驭本领把奔马的狂飙与迅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茫茫雪域上演了一幕幕骏波虎浪般的恢弘场景,当天的雪地奔马摄影创作活动也被推向了高潮,让摄影者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