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鸣
昨天是元宵节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公交系统迎来了更大的客流。春节期间正式开通运营的71路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和刚刚结束改造的轨道交通1号线、8号线人民广场站,顺利通过节后第一波客流“压力测试”。
71路早高峰有优势
昨天8时20分,记者乘上一辆从申昆路枢纽站开往外滩站的71路。
记者注意到,早高峰时地面道路比较拥堵,而行驶在专用道上的71路基本可以做到畅通无阻。专用信号灯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信号优先”的作用。从外环路站到娄山关路站的几个交叉路口,71路的专用信号灯相比同向车道的信号灯要快1-2秒跳转为绿灯。粗略估计,记者从申昆路站到西藏路站共计用时约60分钟。
记者观察发现,早高峰时段的71路,东西向客流出现明显反差:往外滩方向乘客相对密集,而往申昆路站方向的车辆车厢相对宽松,有时还有空座位。以记者搭乘的这辆71路为例,从外环路站到江苏路站之间,车厢内的乘客人数比较多,而过了江苏站之后乘客明显减少。
一位乘客告诉记者,他住在航东路附近,在番禺路上班,原来上下班都得乘坐又挤又堵的925路,虽然是直达车无需换乘,但从家到单位常常要花一个多小时,有时甚至要一个半小时。“航东路到沪青平公路再到动物园那一段,两站路就可以堵15分钟到20分钟,而且是经常性的。相比之下,现在比以前快多了!”
人民广场地铁换乘更方便
随后,记者来到人民广场地铁站。9时30分,早高峰即将结束,但是站厅内仍然人流如织。自1月17日封站改造以来,经过20多天不间断施工,1号线、8号线人民广场站于上周六正式恢复运营。
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8号线站厅的“堵点”已经消失,原本的“剪刀式”楼梯变为两端“两上两下”的自动扶梯。“原本客流容易集中在站厅中间,改造后明显平均了。”人民广场地铁站站长助理黄毓绯告诉记者,目前8号线共有八台自动扶梯由站台至站厅运行,疏送客流能力明显提升。同时,8号线靠近客服中心处安装了门扇式闸机,方便携带行李箱出站的乘客,避免了原本三杆式闸机卡住行李箱的尴尬。
和乘客使用习惯有关,1号线站厅内改造后的“两下一上”三部自动扶梯使用率则离预计有些差距。运营方表示,将持续观察高峰客流走行方式,适时进行调整。
记者从地铁运营部门获悉,昨天7时至9时,早高峰人民广场站出站客流为2.8万余人次,换乘客流超过6.8万人次。不过,在人民广场站百余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上岗的情况下,地铁整体运行有序。
逐步增强公交吸引力
“又慢又不准时”是不少市民对于公交的既有看法。71路的探索就是希望通过实现公交路权专用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增强地面公交吸引力。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开国向记者表示,公共交通品质好,选乘集约化出行的市民就多,道路得以更畅通;反之,私家车大量开上马路,拥堵加剧。从国际经验看,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为公共交通提供道路优先使用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是促进城市集约化出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
但这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增加公交吸引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比如,以记者乘坐的71路为例,最多的时候遇到三辆车同时到站的情况,极大影响了行车速度。诸如乘务员对于换乘信息不够熟悉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改造后的人民广场站厅在合理引导客流方面也还有挖潜的空间。而从更长远来看,上海地铁也要通过增投上线列车、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行间隔、加开载客列车、延长运营时间、增加列车编组等多种措施,不断挖潜增效,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客流需要。